《泛舟经岳阳长沙 其三》
时间: 2025-04-28 22:0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星摇摇天上明,回环下应十二城。
洞阳石乳皆云英,有人饵之蹈日行。
日边渊旋城下水,可怜荡景春山是。
岳灵南去千万里,青霞一片飞初起。
旧寺销亡今几年,螺书秘记鸿濛篇。
阴虫古苔蚀不尽,六丁夜护蛟龙缠。
苍筤谷口云气鲜,此中岁月容高眠。
白话文翻译:
寒星在天空中闪烁着明亮的光,似乎在环绕着十二座城市。
洞阳的石头和乳石都如同云中的英华,
有人用饵料在阳光下钓鱼。
日边的深渊和城下的水流,令人怜惜的是春山的荡漾景色。
岳灵山南去千里之外,青色的霞光刚刚升起。
旧寺在几年前就已消亡,螺书中秘记着鸿濛的篇章。
阴虫和古苔蚀刻不尽,六丁神夜间护佑着蛟龙缠绕。
苍筤谷口的云气清新,这里的岁月容许我高卧入睡。
注释:
- 寒星:夜空中的星星,形容其明亮而摇晃。
- 回环:环绕,围绕。
- 洞阳石乳:指洞阳地区的石头和乳石,寓意美丽的自然景观。
- 饵之蹈日行:指用饵料钓鱼,形象生动。
- 可怜荡景:感叹春天的美景令人怜惜。
- 岳灵南去:指岳灵山的方向,遥远的旅程。
- 螺书:古代文献或书籍,象征着知识的深远。
- 阴虫古苔:暗指古老的生物和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澄,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描绘的是作者在岳阳、长沙一带泛舟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当时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寒星摇摇”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随后描写了“十二城”的景象,表现出城市与自然的交融。诗中反复提到的“日”、“春山”,则象征着生命的律动与美好的希望。后半部分,诗人对旧寺的追忆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上,更触及了对时间的思考。最后一句“此中岁月容高眠”,不仅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世事繁杂的淡泊心态。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展现了陶澄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星摇摇天上明:描绘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表现一种宁静的氛围。
- 回环下应十二城:城市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璀璨,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 洞阳石乳皆云英: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有人饵之蹈日行:生活气息的描绘,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日边渊旋城下水: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含有感伤之情。
- 岳灵南去千万里: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
- 旧寺销亡今几年:感叹历史的变迁,抒发对过去的怀念。
- 阴虫古苔蚀不尽:体现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
- 苍筤谷口云气鲜:最后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作结,呼应全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洞阳石乳皆云英”,将自然景色比作美丽的东西。
- 对仗:如“日边渊旋城下水”,展现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寒星摇摇”,让自然物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怀与对生活的沉思,展现出一种恬淡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星:象征着宁静与孤独的思考。
- 春山:代表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旧寺: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追忆。
- 苍筤谷:体现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星”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宁静 C. 欢快
答案:B -
“岳灵南去千万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旧 B. 向往 C. 忧伤
答案:B -
诗中提及的“旧寺销亡”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历史的变迁 C. 人情世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山居秋暝》的平静、自然的描绘相似,陶澄的《泛舟经岳阳长沙 其三》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怀。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陶澄更加强调了人与历史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澄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