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临洮还》

时间: 2025-01-26 05:16:07

临潭仍是汉家城,积石相望十驿程。

西略河源东并海,此身何地不经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潭仍是汉家城,
积石相望十驿程。
西略河源东并海,此身何地不经行。

白话文翻译:

临潭仍然是汉朝的城池,
相隔十个驿站,积石遥遥相望。
向西到达河源,向东连通大海,我这一生又在何处没有走过呢?

注释:

  • 临潭:指的是临潭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可能是汉朝的一部分。
  • 汉家城:汉代的城池,体现了古代汉朝的文化和历史。
  • 积石:指的是石头堆积的景象,象征着遥远的旅途。
  • 十驿程:指的是沿途的十个驿站,反映了旅途的艰辛。
  • 西略河源:向西走到河流的源头。
  • 东并海:向东走到海边。
  • 此身何地不经行:问自己这一生走过的地方,表明作者的游历广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师中,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对历史的感慨,风格上多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自临洮还》是一首表现游历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传达出对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临潭”作为地名引入,突显出这条旅途的历史厚重感,令人联想到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接着提到“十驿程”,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漫长的旅途,诗人通过“积石相望”,展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

诗的后两句则更具哲理性,诗人在描述自己向西和向东的旅程时,问自己“此身何地不经行”,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无论走到何处,个人的经历与历史的交织让他对自己的位置产生了思考。整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方式,展现了旅行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潭仍是汉家城:表明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强调历史的延续。
  2. 积石相望十驿程:通过“积石”展现旅途的艰辛与遥远,暗示对比与期待。
  3. 西略河源东并海:描绘了诗人所经历的广袤天地,表现出旅程的辽阔。
  4. 此身何地不经行: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略河源东并海”,形成对称美。
  • 反问:通过“此身何地不经行”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情感的表达。
  • 意象:如“积石”象征着时间的积累与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地理的描绘和回忆,诗人表达了在广阔天地中个人经历的无常与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临潭:象征着历史的地点和文化的延续。
  • 积石: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历史的积累。
  • 十驿程:象征着漫长的旅程和孤独的思考。
  • 河源与大海:象征着广阔与无限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潭”是哪个朝代的城池?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2. “十驿程”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遥远
    • B. 诗人的故乡
    • C. 诗人的朋友
  3. 诗的最后一句“此身何地不经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旅行的喜爱
    • B. 对人生的反思
    •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B. 汉朝
  2. A. 旅途的遥远
  3. B. 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董师中的诗更侧重于旅途的体验与历史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快意。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选择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金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