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午柳阴积,晴川聊可娱。
舒荷已复敛,鸣蝉亦徐徐。
目送东波逝,中有西上鱼。
唯恐钓饵及,含意独踌躇。
白话文翻译:
在正午时分,柳树下的阴影积聚,晴朗的河流让我倍感愉悦。荷花舒展后又收敛,蝉鸣声也逐渐悠然。目送东边的波浪奔流而去,水中隐约有鱼向西游动。唯恐钓饵投下去,含有深意却又令我犹豫不决。
注释:
- 亭午:指正午,时光正好。
- 柳阴:柳树的阴影,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积:聚集、堆积。
- 聊可娱:聊以娱乐、消遣。
- 舒荷:荷花开放的状态。
- 鸣蝉:夏天蝉的鸣叫声。
- 目送:目光追随,指看着某物离去。
- 东波:向东流的水波。
- 含意:包含的意思。
- 踌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鸣蝉”与“舒荷”均为夏日的常见意象,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善述,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以自然为寄托,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川上》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的开篇便以“亭午柳阴积”引入,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正午,柳树下的阴影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避暑的好去处。接着“晴川聊可娱”一句,强调了自然的美妙与惬意,使人心情愉悦。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舒荷已复敛,鸣蝉亦徐徐”描绘了荷花的开放与合拢,以及蝉鸣的悠然,表现出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此时,诗人目送着“东波逝”,这似乎是时间的流逝,亦是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唯恐钓饵及,含意独踌躇”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彷徨。钓鱼的意象不仅是对自然的追求,更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在思考生活中的抉择,表现出一种对生活深刻的体悟。
整首诗将自然描绘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明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午柳阴积:在正午,柳树的阴影聚集,给人一种清凉感。
- 晴川聊可娱:晴朗的河流让人心情愉悦,能够消遣时光。
- 舒荷已复敛:荷花在盛开后又收起,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 鸣蝉亦徐徐:蝉的鸣叫声悠然自得,反映出安静的夏日氛围。
- 目送东波逝:看着东边的波浪流逝,隐喻时间的流逝。
- 中有西上鱼:水中有鱼向西游动,象征着生命的方向与选择。
- 唯恐钓饵及:担心钓饵投下去,表现出对行动的犹豫。
- 含意独踌躇:深藏的情感与思想让人犹豫不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进行比喻,如柳阴与心情的凉爽。
- 拟人:荷花的“舒敛”与蝉的“徐徐”,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间有一定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哲学的深度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阴:象征着清凉与宁静。
- 晴川:代表着美好的自然环境。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生命的变化。
- 鸣蝉:代表了夏天的生命力。
- 东波:象征时间的流逝。
- 钓饵:隐喻人生的选择与机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亭午”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夜晚
-
填空题:诗中“目送东波逝”表达了对__的思考。
-
判断题:诗中的“舒荷已复敛”表示荷花在盛开后又合拢。 (对/错)
答案:
- B
- 时间的流逝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更侧重于对乡愁的描绘。
- 《春江花月夜》:与《川上》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侧重于人际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华善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