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亭林》

时间: 2025-01-10 21:55:29

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

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

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

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顾亭林 胡松年 〔宋代〕 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 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 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 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

白话文翻译:

海山之间荡漾着美好的气息,千年来传承着古老的居所。 一生读书的地方,竹林和柏树静谧而稀疏。 忠诚和义气如同白日般明亮,名声不会被埋没在幽暗的废墟中。 后代的子孙如今还有多少,谁能继续补充他们的故事。

注释:

  • 海山:指海边的山。
  • 佳气:美好的气息。
  • 千载:千年。
  • 古居:古老的居所。
  • 竹柏:竹子和柏树,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
  • 静以疏:静谧而稀疏。
  • 忠义贯白日:忠诚和义气如同白日般明亮。
  • 名不埋幽墟:名声不会被埋没在幽暗的废墟中。
  • 苗裔:后代的子孙。
  • 补其馀:继续补充他们的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松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或读书时,对古代遗迹和历史人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胡松年在游历或读书时,对古代遗迹和历史人物的感慨。通过对顾亭林的描述,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顾亭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诗中“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描绘了古老居所的宁静与美好,而“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则进一步以竹柏的静谧稀疏来象征读书地的清幽。后两句“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直接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评价,认为这样的名声不会被埋没。最后一句“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则引发了对历史传承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后代能否继续传承前人精神的担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山荡佳气,千载传古居”:描绘了海山之间的美好气息和古老居所的传承。
  2. “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以竹柏的静谧稀疏来象征读书地的清幽。
  3. “忠义贯白日,名不埋幽墟”:直接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评价,认为这样的名声不会被埋没。
  4. “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引发了对历史传承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后代能否继续传承前人精神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忠义贯白日”将忠诚和义气比喻为白日般明亮。
  • 象征:“竹柏静以疏”以竹柏的静谧稀疏来象征读书地的清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顾亭林的描述,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评价,以及对后代能否继续传承前人精神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山:象征着广阔和深远。
  • 佳气: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竹柏: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白日:象征着光明和正直。
  • 幽墟:象征着遗忘和埋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忠义贯白日”中的“白日”象征什么? A. 光明和正直 B. 遗忘和埋没 C. 广阔和深远 D. 美好和宁静

  2. 诗中“竹柏静以疏”中的“竹柏”象征什么? A. 高洁和坚韧 B. 光明和正直 C. 遗忘和埋没 D. 广阔和深远

  3. 诗中“苗裔今几何,谁能补其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忠诚和义气的赞美 B. 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C. 对美好和宁静的向往 D. 对广阔和深远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和智慧的崇敬。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蜀相》与胡松年的《顾亭林》: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诚和智慧的崇敬,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直接赞美,而胡松年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胡松年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胡松年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