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茶陵县门》

时间: 2025-02-04 15:44:19

茶陵一道好长街,两畔栽柳不栽槐。

夜后不闻更漏鼓,只听锤芒织草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茶陵县门
作者: 伊用昌 〔唐代〕

茶陵一道好长街,两畔栽柳不栽槐。
夜后不闻更漏鼓,只听锤芒织草鞋。

白话文翻译:

这条茶陵的长街真不错,两边种满了柳树,而没有种槐树。
夜里不再听到更漏的鼓声,只能听到锤打草鞋的声音。

注释:

  • 茶陵:地名,指茶陵县,位于湖南省。
  • 更漏鼓:古代用于报时的鼓,夜晚打更时会敲击。
  • 锤芒:指用锤子敲打草鞋的动作。
  • 草鞋:用草编织的鞋,常用于农民和劳动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伊用昌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和具体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乡土的热爱及对劳动生活的关注,风格质朴清新。

创作背景:

《题茶陵县门》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茶陵县的街道,感受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茶陵县的一条长街,展现了清新宁静的乡村夜景。诗人通过对街道两边植被的描写,以及夜晚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质朴的氛围。柳树的选择,代表了柔美和生机,而不栽槐树则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特色的独特理解和偏好。槐树在古代常被视为文人气质的象征,但这里的缺失,或许意味着诗人更倾向于自然与平民生活的真实感受。

诗中提到“夜后不闻更漏鼓”,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安详,生活节奏的放缓,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随后“只听锤芒织草鞋”,则承载着劳动的声音,彰显了勤劳与生活的真实。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体验,也表现了他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即简约而不失深意,富有画面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茶陵一道好长街:直白的描写,展现了街道的长度和美丽。
  2. 两畔栽柳不栽槐:强调街道两旁的植被,柳树的柔美与槐树的缺失,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偏爱。
  3. 夜后不闻更漏鼓:夜晚的宁静,意味着生活的安宁。
  4. 只听锤芒织草鞋:强调劳动的声音,体现出真实的乡村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柳树与槐树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乡村气息的认同。
  • 意象:柳树、草鞋等,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 隐喻:更漏鼓象征繁忙的生活,而草鞋则代表劳动与朴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茶陵的长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宁静与劳动的价值,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街:象征着悠长的时光与生活的延续。
  • 柳树:柔美与生机的象征,体现自然的温和。
  • 草鞋:代表着劳动者的辛勤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木有哪些?

    • A. 柳树和槐树
    • B. 柳树和松树
    • C. 槐树和桃树
  2. 夜晚诗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 A. 更漏鼓
    • B. 锤打草鞋
    • C. 风吹树叶
  3.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宁静的乡村
    • C. 高山流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题茶陵县门》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乡村的宁静与劳动的美,后者则是对国家动荡的思考,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