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王墓》

时间: 2025-04-27 14:48:46

斜日下高树,秋风生细尘。

可怜衰草地,犹是建安人。

白屋更新主,青山结故邻。

童童双桧在,风雨各千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斜日下高树,秋风生细尘。
可怜衰草地,犹是建安人。
白屋更新主,青山结故邻。
童童双桧在,风雨各千春。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下的高树旁,秋风吹起细尘。
可怜那衰败的草地,依旧是建安时期的人。
白色的小屋里换了主人,青山依旧是老邻居。
两棵幼小的柏树在这里,风雨都经历了千春。

注释:

  • 斜日:指西下的太阳,象征傍晚时分,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细尘:细小的尘土,意指秋风带来的寂寞和荒凉。
  • 衰草:指衰败的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建安人:指建安时期的文人,可能暗指一种怀旧情绪。
  • 白屋:象征新主人,可能是指新的生活和新的开始。
  • 青山:象征旧邻居,代表着永恒和不变。
  • 童童:形容幼小的样子,指年轻的柏树。
  • 千春:意指经历过许多个春天,象征时间的流逝和风雨的历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澄,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陈思王墓》是在陶澄游览陈思王墓时所作,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思王墓》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铭记与对生活的思考。首句“斜日下高树,秋风生细尘”通过描绘斜阳和秋风,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可怜衰草地,犹是建安人”中,衰草与建安人相联,表达了对往昔文人雅士的怀念,情感深邃而沉重。

“白屋更新主,青山结故邻”则展现了时间带来的变化,新主人的到来与青山的恒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事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最后一句“童童双桧在,风雨各千春”用双桧象征生命的延续,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希望,尽管风雨无情,依然能见到春天的来临。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澄对生活与死亡、时间与永恒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日下高树”: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感觉。
  2. “秋风生细尘”:秋风起,细尘飞扬,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无常。
  3. “可怜衰草地,犹是建安人”:衰草与建安人相连,引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现诗人对过去的深情。
  4. “白屋更新主”:新主人入驻白屋,暗示人事的更迭与生活的变迁。
  5. “青山结故邻”:青山作为永恒的存在,和新主人形成对比,传达出对自然的依恋。
  6. “童童双桧在”:幼小的桧树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尽管经历风雨,依然坚韧。
  7. “风雨各千春”:虽历经风雨,却能迎来春天,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屋”比作新主人,体现生活的变化。
  • 拟人:秋风“生”细尘,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希望的追求。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秋风:代表着凋零与孤独。
  • 衰草:象征过往的辉煌与现今的凋零。
  • 白屋:象征新生与变化。
  • 青山:象征恒久与不变。
  • 双桧: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可怜衰草地”中的“衰草”象征什么?

    • A. 新生命
    • B. 过去的辉煌
    • C. 未来的希望
    • D. 生命的坚韧
  3.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 A. 变化
    • B. 永恒
    • C. 记忆
    • D. 悲伤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秋夕》 韦应物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陈思王墓》: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 《秋夕》: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陶澄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