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题无闷草堂诗馀》
时间: 2025-01-11 08:1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题无闷草堂诗馀
作者: 陈贯 〔清代〕
铁板铜琶,歌纨金缕,江关萧瑟兰成。
醉倒湘潭,梨涡聊慰飘零。
藜床皂帽人憔悴,算文章,身外馀名。
只难禁豪气依然,尘梦先醒。
卅年误入华鬘劫,算一诗一泪,久涴衫青。
天上灵修,也应握手相迎。
遗编恍惚骚魂在,枉教人,高唤声声。
叹层云久掩骄阳,何况文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开头提到“铁板铜琶”,象征着音乐与艺术;“江关萧瑟兰成”表达了对故乡的惆怅。醉倒在湘潭,梨涡的微笑似乎能安慰飘零的柳絮。接着描写了自己憔悴的身影,虽然名声在外,但内心的孤独与豪气却难以抑制。之后回忆了三十年的岁月,感叹人生如梦,留下诗泪,衣衫沾湿。即使天上的神灵也应当迎接自己的归来,然而自己仍在遗留的诗篇中徘徊,徒劳地呼唤。最后,叹息层云遮住了骄阳,文星的光辉又怎能显现?
注释
- 铁板铜琶:形容乐器,用以象征音乐的力量与美好。
- 梨涡:指微笑时脸上出现的梨形酒窝,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与温柔。
- 藜床皂帽:指简陋的生活,藜床是用藜草编成的床,皂帽是指普通人的帽子,暗示贫困。
- 豪气:指豪放的气概,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不屈。
- 华鬘劫:指人生的浮华与磨难,华鬘是指华丽的装饰品。
- 灵修:指神灵或高人,带有敬意。
- 骚魂:指骚体诗的灵魂,唐代的骚体诗是楚辞的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贯,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变迁,常有深刻的哲理和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贯晚年,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怀旧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开篇的“铁板铜琶”即刻带出音乐的意象,暗示诗人与艺术之间的不解之缘。接下来对湘潭的醉倒与梨涡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的追忆。尤其是“藜床皂帽人憔悴”的自我刻画,展现了他在名利与内心孤独之间的矛盾。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回顾了三十年的波折,感慨人生如梦,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灵修的向往,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切反思,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铁板铜琶,歌纨金缕:描绘音乐的声音,通过乐器的形象传达艺术的美好。
- 江关萧瑟兰成:表现江边的孤寂与美丽的对比,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醉倒湘潭,梨涡聊慰飘零:通过醉酒来暂时逃避现实的痛苦,梨涡象征对美好回忆的安慰。
- 藜床皂帽人憔悴:自我反省,展现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疲惫。
- 算文章,身外馀名:反思名利,认为名声与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相符。
- 只难禁豪气依然,尘梦先醒:尽管身处困境,内心的豪情依旧难以压制。
- 卅年误入华鬘劫:感慨人生的曲折与不如意。
- 天上灵修,也应握手相迎:期待与高人或神灵相遇,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遗编恍惚骚魂在,枉教人,高唤声声:对过往作品的怀念与对艺术的追求。
- 叹层云久掩骄阳,何况文星:感叹才华与荣耀被遮蔽,反映出对文人境遇的无奈。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铁板铜琶”将乐器拟人化,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感;“层云久掩骄阳”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压抑。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艺术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
意象分析
- 音乐:象征艺术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
- 湘潭:故乡的象征,寄托了对过往的怀念。
- 藜床皂帽: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简单的生活方式。
- 灵修:象征对精神寄托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铁板铜琶”象征什么?
- A. 美好音乐
- B. 贫穷生活
- C. 名声与名利
-
诗人对自己三十年的生活感到什么?
- A. 满足
- B. 无奈
- C. 喜悦
-
“层云久掩骄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才华被埋没的叹息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陈贯《高阳台》:
- 都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政治的痛苦,而陈贯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孤独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