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诗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2 12:59:05

闻道西方有美人,大圆清淑幻成身。

容华婥约仙山质,德性温良葛氏民。

著作功高天不夜,应酬气爽日长春。

却怜俗骨烦陶冶,宁惜蒙淄混世尘。

意思解释

思美诗十首 其一

作者: 宋应星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闻道西方有美人,大圆清淑幻成身。
容华婥约仙山质,德性温良葛氏民。
著作功高天不夜,应酬气爽日长春。
却怜俗骨烦陶冶,宁惜蒙淄混世尘。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在西方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身材圆润,气质清雅,宛如幻影一般。
她的容颜如仙女般娇美,品德温和而良善,正如葛氏家族的人。
她的著作声名显赫,光芒四射,社交应酬中气氛愉快,仿佛春天的日子总是长久。
然而我却可怜那些世俗之人,他们烦于陶冶自身的情操,宁愿沉浸在混浊的尘世中。

注释:

  • 闻道:听说。
  • 美人:美丽的女子。
  • 大圆清淑:身材圆润,气质清雅。
  • 幻成身:如同幻影般的身姿。
  • 容华婥约:容貌如仙女般娇美。
  • 德性温良:品德温和善良。
  • 葛氏民:指葛氏家族,象征良好的品德。
  • 著作功高:著作声名显赫。
  • 天不夜:形容光明、繁荣。
  • 应酬气爽:社交应酬中心情愉快。
  • 俗骨:世俗之人。
  • 陶冶:培养、修养。
  • 蒙淄:沉沦于世俗的污浊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应星,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主攻农业和自然科学。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较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对美的赞美,表达对世俗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理想中的美丽女子,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美人”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象征着内在的品德和才华。诗人在赞美她的同时,借此反思当时社会上人们对物质和世俗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美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前两句描绘美人的形象,后两句则转向对世俗人群的批判,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应酬气爽,日长春”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而“俗骨烦陶冶”则突出了人们在尘世纷扰中难以自拔的无奈与悲哀。

通过对美的描绘和对俗的批判,诗人表达了一种高洁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闻道西方有美人:开篇引入,设置了美人的形象。
    2. 大圆清淑幻成身:进一步描绘美人的身材和气质,强调其超凡脱俗。
    3. 容华婥约仙山质:使用“仙山”作为意象,突出美人的美丽如同仙女。
    4. 德性温良葛氏民:强调美人不仅外在美,还有内在的品德。
    5. 著作功高天不夜:赞美美人的才华,显示其社会地位。
    6. 应酬气爽日长春:表现社交中愉悦的氛围。
    7. 却怜俗骨烦陶冶:转折,指向对世俗人的同情。
    8. 宁惜蒙淄混世尘:表达对现实中人们沉迷于世俗的无奈与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与仙女相比,突出其美丽。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加韵律感。
    • 反衬:通过对美与俗的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理想中的美人,表达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美人:象征理想与追求。
  • 仙山:代表超越与纯洁。
  • 春日:隐喻温暖与和谐。
  • 俗骨:象征世俗的拘泥与烦恼。
  • 尘世:代表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美人”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外貌
    B. 品德
    C. 才华
    D. 以上皆是

  2. 诗人对世俗人群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同情
    C. 批判
    D. 无所谓

  3. “应酬气爽日长春”中的“长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日子
    B. 一种情感
    C. 社交活动
    D. 一种理想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对美的描绘。
  • 李白的《将进酒》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对比,二者均展现对美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社会的批判,后者则通过音乐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世态炎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应星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