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虹亭
作者:陈直卿 〔宋代〕
西望洞庭突兀,
东连仙里人家。
笑指阑干三百,
醉来就此乘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垂虹亭的所见所感。向西望去,洞庭湖的景色显得格外壮丽;向东望去,又能看到如仙境般的人家。诗人笑着指着那三百个栏杆,醉意朦胧之中,心中幻想着乘着木筏畅游于湖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兀:高耸、凸出,形容洞庭湖的景色显得特别壮观。
- 仙里人家:指居住在如同仙境般的地方的人家,表现出东边景色的美好。
- 阑干:栏杆、护栏,诗中提到的三百个栏杆,可能暗指亭子的构造。
- 乘槎:指乘坐木筏,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
- 仙里人家: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直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游览洞庭湖时写成,借助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垂虹亭》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洞庭湖和周边人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怀。开篇“西望洞庭突兀”即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而“东连仙里人家”则引入了人文景观,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笑指阑干三百”一句,表现了诗人在亭中闲适的心态,通过指点栏杆的动作,仿佛是在与自然进行对话,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而“醉来就此乘槎”则是全诗的高潮,传达出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自由自在的愿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望洞庭突兀:向西望去,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映入眼帘,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 东连仙里人家:向东看去,可以看到如同仙境般的居所,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 笑指阑干三百:诗人嬉笑着指着亭子的栏杆,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醉来就此乘槎:在醉意中,诗人幻想着乘着木筏在湖中游荡,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家比作“仙里”,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西望洞庭突兀,东连仙里人家”,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宁静、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湖:象征着壮丽、辽阔的自然。
- 仙里人家: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追求和谐与安宁。
- 阑干: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庭湖位于哪个方向?
- A. 东
- B. 西
- C. 南
- D. 北
- 诗人醉后想要做什么?
- A. 游泳
- B. 乘槎
- C. 画画
- D. 写诗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比较陈直卿的《垂虹亭》和李白的《庐山谣》,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庐山谣》更多地强调了山的雄伟与壮丽,而《垂虹亭》则注重于湖光山色的和谐美,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