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独游西岩》

时间: 2025-01-26 02:12:56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独游西岩
作者: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白话文翻译:

青山无法吸引来游人,孤独而无依谁能怜惜你?
年末时节寒意渐浓,唤我在溪边停留。
山顶的明月升起,本来就在高空之中。
每晚都流连于青溪,听着吟读《离骚》的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1. 招不来:招引不来,无法吸引。
  2. 偃蹇: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
  3. 岁晚:指年末。
  4. 太寒生:太过寒冷,生出寒意。
  5. 唤我:呼唤我。
  6. 明月来:明亮的月亮升起。
  7. 青溪:清澈的溪流。
  8. 离骚:古代诗人屈原所作的长篇抒情诗,表达了对祖国和理想的追求。

典故解析: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其爱国情怀。辛弃疾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孤独与理想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山东。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辛弃疾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生查子·独游西岩》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国家动荡、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他选择在自然中独自徘徊,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青山、明月和溪水等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以青山引入,青山虽美,却无法招引游人,暗喻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孤独感。接着,诗人感受到岁末的寒意,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冷漠。在山头升起的明月,象征着理想的光辉,虽然高高在上,却又显得遥不可及。最后,诗人每夜沉浸在溪边,听着《离骚》的吟诵,表明他对理想的执念与不屈。整首词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现出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青山静谧,但无人欣赏,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年末的寒冷促使诗人寻找一个栖息之地,暗示了对温暖的渴望。
  •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明月象征理想,虽美丽却高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夜晚流连于溪边,吟诵《离骚》,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与孤独的比喻,表达诗人内心的无奈。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使情感更加真切。
  • 对仗:如“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山:象征孤独与美丽。
  2.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3. 青溪:象征归宿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西岩》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2. 诗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
    C. 权力

  3. 诗人每晚流连于哪里?
    A. 山顶
    B. 青溪
    C. 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西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多了一份细腻的柔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