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人韵》

时间: 2025-01-23 19:48:31

茶瓜不作片时留,又向悠然作胜游。

花径似经新扫酒,竹林唤起旧风流。

天教有象皆楷写,世已无书可校讐。

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茶瓜不作片时留,又向悠然作胜游。
花径似经新扫酒,竹林唤起旧风流。
天教有象皆楷写,世已无书可校讐。
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茶瓜不再留恋片刻,而是向往更为悠然的游乐。花径似乎刚被酒香扫过,竹林中呼唤着往日的风流韵事。天上所显之象皆如楷书般清晰,然而世间已无书籍可以相互考证与争辩。长日里只苦于蝉声的喧闹,拄着拐杖我打算去探访那涧水的秋色。

注释

  • 茶瓜:一种瓜类,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 悠然:形容心情宁静、安闲。
  • 新扫酒:指花道被新扫过,似乎还有酒香,传达一种清新气息。
  • 风流:指过去的风雅与情趣。
  • 楷写:形容事物的清晰可见,像楷书一样整齐。
  • 校讐:校正与争辩,指的是相互之间的论辩。
  • 杖藜:拄着拐杖,象征老年人或行走不便的人。
  • 涧泉:指山涧的小泉水,象征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生于山东,经历了南宋的动乱,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风格豪放、悲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展现出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在开篇提到“茶瓜不作片时留”,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悠然自得的场景,茶瓜象征着闲适的生活,而“悠然作胜游”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花径似经新扫酒”一句,不仅描绘了清新的花径,还隐含了诗人对往日欢聚时光的怀念。

随后,诗人借用“天教有象皆楷写”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认为自然的法则清晰可见,但现实生活中却缺乏足够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形成一种对比。最后,长日的蝉声令人心烦意乱,诗人决定拄杖而行,前往山涧探访秋天的景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茶瓜不作片时留:茶瓜象征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不愿留恋短暂的时光。
  2. 又向悠然作胜游:渴望追求更为悠闲自在的生活。
  3. 花径似经新扫酒:描绘清新花径,暗示着美好生活的气息。
  4. 竹林唤起旧风流:竹林中的景象唤起了往日的风雅情趣。
  5. 天教有象皆楷写:自然的法则明显可见,象征着真理与智慧。
  6. 世已无书可校讐:当今社会缺乏文化积累与争辩的基础。
  7. 长日苦遭蝉噪聒:长日中只感受到蝉声的烦扰,表达无奈感。
  8. 杖藜拟访涧泉秋:决定前往山涧,寻求自然的宁静与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茶瓜”比喻闲适的生活。
  • 拟人:“竹林唤起”,将自然赋予情感。
  • 对仗:如“长日苦遭”和“杖藜拟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反思,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瓜:象征闲适与宁静的生活。
  • 花径:代表美好与清新的生活环境。
  • 竹林:传达出一种古典文化与风雅的情趣。
  • 蝉声:象征烦扰与无奈,反映现实生活的困扰。
  • 涧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茶瓜”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闲适生活
    • C. 传统文化
  2. “杖藜拟访涧泉秋”中的“杖藜”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拐杖
    • C. 诗人
  3. 诗人对蝉声的感受是?

    • A. 喜悦
    • B. 疲惫
    • C. 烦恼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破阵子》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辛弃疾的豪放与李白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各自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