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

时间: 2025-01-11 10:56:44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寿徐伯熙察院)
作者: 辛弃疾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徐伯熙的祝寿,表达了对其风采与成就的赞美。诗中提到徐伯熙的地位和能力,暗示他曾经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看到皇帝的诏书传来,徐伯熙便进入光辉的殿堂中侍奉。春天仍在,花儿盛开,柳树摇曳,令人陶醉。愿从今天开始,将这三万六千场的欢聚时光重新开始计算。

注释:

字词注释:

  • 豸冠: 豸是指虫类,冠指帽子,形容其风采。
  • 声价: 声望和价值。
  • 经纶: 指治国理政的才能。
  • 明光殿: 指皇宫中的光辉殿堂。
  • 东君: 春天的神,寓意春天未老。
  • 玉尘: 比喻美酒。
  • 三万六千场: 指人生的欢聚时光,含有时间的哲理。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明光殿”可能源自古代对皇宫的称呼,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而“东君”作为春天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多涉及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借此祝寿之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鹊桥仙》以祝寿为主题,展现了对徐伯熙的由衷敬意与深情祝福。开篇通过“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描绘了徐伯熙的卓越与风范,展现了他在仕途上的成就。接着提到“看看有诏日边来”,将皇帝的召见与徐伯熙的地位相结合,突显了其受重视的程度。同时,诗中频繁提及春天的意象,表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美好与繁荣。最后一句“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不仅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也蕴含了对人生时光流逝的哲学思考。这首词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描绘了徐伯熙的外貌与声望,表现出他的风华与成就。
  • “曾把经纶少试”强调其在政坛上的经历,暗示对他能力的认可。
  •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表达了徐伯熙受到皇帝召见的荣耀,体现出其重要性。
  •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用春天的景象来象征美好的生活,传达出活力与生机。
  • “且引玉尘沈醉”则是对美酒的赞美,表现出对生活的享受。
  •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最后一句既是祝福,也是对人生时间的哲思,体现诗人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尘”比喻美酒,形象生动。
  • 拟人: “东君未老”,春天被人格化,增加了情感色彩。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祝寿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豸冠: 象征尊贵的身份与风采。
  • 明光殿: 代表荣耀和权力的象征。
  • 花明柳媚: 春天的景象,象征希望与生机。
  • 玉尘: 代表美酒,象征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神
    • B. 秋天的神
    • C. 冬天的神
    • D. 夏天的神
  2. “三万六千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旅行的次数
    • C. 聚会的场合
    • D. 书籍的数量
  3. 诗中“且引玉尘沈醉”的意思是?

    • A. 享受美酒的快乐
    • B. 享受美食的快乐
    • C. 享受美景的快乐
    • D. 享受阅读的快乐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鹊桥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前者豪放激昂,后者则柔美细腻。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方式和情感基调各异。辛弃疾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细腻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