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身後功名
辛弃疾 〔宋代〕
身後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
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
竹外僧归,路指霜锺寺。
孤鸿起。丹青手里。
剪破松江水。
白话文翻译:
身后的功名,古往今来都不能换取生前的醉意。
我穿着青鞋自得其乐,不去踏足长安的繁华。
竹子外面,僧侣归来,路指向霜钟寺。
孤独的鸿雁起飞,画笔在手里,
划破了松江的水面。
注释:
- 身後功名:指后来的功名利禄。
- 生前醉:指生前的畅快和享乐。
- 青鞋自喜:青鞋是简朴的象征,表示不在乎功名利禄,内心自得。
- 长安市:指长安,古代繁华的都城,象征权利和名利。
- 竹外僧归:指竹林之外的僧侣归来,暗示自然与人世的对比。
- 霜锺寺:霜钟寺是一处古寺,意象清幽。
- 孤鸿:孤单的鸿雁,象征孤独或高远的追求。
- 丹青手里:指画笔,象征艺术创作。
- 剪破松江水:意指在水面上划动,象征着创造与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个人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的作品多受历史、政治影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身後功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诗人对功名的看法显得愈加深刻和清醒。此时,他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反思,表现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辛弃疾在《点绛唇·身後功名》中,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全词开头以“身後功名”引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强调古往今来的功名在生命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换取生前的快乐与畅快。接下来的“青鞋自喜”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自得与满足,反映出他对繁华长安生活的拒绝,体现出一种出世的洒脱。
“竹外僧归,路指霜锺寺”则是将自然与人世的相对立,竹林外的僧人归来,指向幽静的寺庙,暗示诗人内心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孤鸿起飞的意象,既象征着孤独,也传达了一种高远的追求,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宁静。
最后,诗人以“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作结,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执着,生动描绘了他在艺术世界中追寻自我的过程。整首词在豪放中透出淡然,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後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强调后来的功名无法替代生前的快乐,表现出对功名的看淡。
- 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青鞋象征简朴,表明作者自得其乐,不愿追逐繁华的生活。
- 竹外僧归,路指霜锺寺:描绘归隐的宁静,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孤鸿起:孤独的鸿雁起飞,象征高远的追求。
- 丹青手里:指艺术创作,表现作者对艺术的执着。
- 剪破松江水:描绘创造的动态,象征着行动与生命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鞋”比喻简朴的生活。
- 对仗:如“青鞋自喜”与“不踏长安市”,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如“孤鸿”与“丹青”,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与对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鞋:象征简朴与自得。
- 长安:象征繁华与权利。
- 竹外僧:象征超脱与宁静。
- 孤鸿:象征孤独与高远追求。
- 丹青:象征艺术与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身後功名”指的是什么? A. 未来的荣华富贵
B. 过去的成就
C. 个人的理想
D. 生活的快乐 -
辛弃疾在诗中表现出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繁华热闹的长安
B. 简朴自在的生活
C. 富贵奢华的享受
D. 追逐功名的拼搏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虽同为宋代,但辛弃疾词作多表现豪放壮志,而李清照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女性视角的生活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