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上奉圣母观九龙池》

时间: 2025-01-11 06:18:27

驻跸灵湫上,依岩帐殿开。

雨从龙洞作,云拥凤舆来。

玉窦春鸣溜,金潭昼殷雷。

翠华清樾下,天语赐徘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侍上奉圣母观九龙池
作者:夏言 〔明代〕

驻跸灵湫上,依岩帐殿开。
雨从龙洞作,云拥凤舆来。
玉窦春鸣溜,金潭昼殷雷。
翠华清樾下,天语赐徘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圣母在灵湫山的庙宇中,诗人作为侍者在此驻足。庙宇坐落在岩石之上,像帐篷一样打开。雨水从龙洞中流出,云彩环绕着圣母的车驾来到。玉洞里春水流淌,金色的潭水在白昼中响起雷声。翠绿的华丽树木和清幽的树荫下,天神的语言在耳边徘徊,给人以祝福。

注释:

  • 驻跸:停留、驻足。
  • 灵湫:指灵湫山,是道教圣地之一。
  • 雨从龙洞作:龙洞是传说中的神秘洞穴,象征神秘与灵气。
  • 云拥凤舆来:凤舆指的是圣母的车驾,云彩环绕,显得庄严神圣。
  • 玉窦:指玉石般的水洞,象征清澈的水流。
  • 金潭:指金色的潭水,象征珍贵。
  • 翠华清樾:翠华是指华丽的树木,清樾指的是清幽的树荫。

典故解析:

  • 灵湫:道教文化中,灵湫山被视为灵异之地,常与神明、仙女相关。
  • 九龙池:传说中九龙池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祥瑞和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言,字子懋,号阮亭,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道教文化的兴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神圣的场景,表达对灵性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神秘的自然景观与圣母的神圣形象完美结合。首句“驻跸灵湫上”引出诗人的驻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通过“雨从龙洞作,云拥凤舆来”描绘出神圣降临的场景,表现了自然界的灵动。后半部分通过“玉窦春鸣溜,金潭昼殷雷”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神秘感和神圣气氛,令人感受到一种震撼的美。在最后一句“翠华清樾下,天语赐徘徊”,则暗示了人与神之间的交流,给人以启迪和祝福。整首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宗教的神韵,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驻跸灵湫上:诗人驻足于灵湫山,暗示对自然的沉醉。
    • 依岩帐殿开:庙宇依山而建,开阔而庄重。
    • 雨从龙洞作:描绘神秘的雨水形成,象征着大自然的灵性。
    • 云拥凤舆来:云彩环绕着圣母的车,显示出尊贵的形象。
    • 玉窦春鸣溜:春天的水流如玉石般清澈,象征生命的活力。
    • 金潭昼殷雷:金色潭水白昼中回响着雷声,表现出一种神秘的力量。
    • 翠华清樾下:华丽的树木和清幽的环境,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天语赐徘徊:表示神明的言语在耳畔回荡,传递祝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神灵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玉窦春鸣溜,金潭昼殷雷”展现了工整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宗教神灵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九龙池:象征着祥瑞与神秘。
  • 龙洞:代表大自然的神秘与灵性。
  • 凤舆:象征神圣的存在。
  • 玉窦金潭:表达了自然的美丽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夏言
    C. 杜甫

  2. “雨从龙洞作”中的“龙洞”象征着: A. 自然的灵气
    B. 人的智慧
    C. 物质的财富

  3. “翠华清樾下”描绘的场景是: A. 壮丽的山川
    B. 宁静的树荫
    C. 烟火气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夏言的《侍上奉圣母观九龙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对神灵的敬仰,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夏言研究与诗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