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时间: 2025-01-27 04:16: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冰丝实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
为有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
循除虢虢潺湲,华襟湛彻生灵根。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
破除崖岸非落泊,虚室融融自出白。
通塞默知个里心,媸妍各付水中色。
自来道体如泉流,书夜不舍无春秋。
希音解人幽人听,世间俗俗耳徒箜篌。
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
山高月冷天地空,寸地希夷无畛域。
架竹主人还记牢,山下出泉常不乾。
凡物不作名利贪,饮水曲肱心自甘。
时乞一瓯空煮茗,快读羲经井九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提到的“冰丝实瑟无胶柱”,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清澈的景象;而“为有心随水色清”,则表明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清澈。诗人以竹为引,描述了山间泉水的流淌,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虽然池水丰盈,但仍然渴望更生动的景象。诗中提到“虚室融融自出白”,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祥和。后面的诗句则探讨了人内心的追求与外界的隔阂,强调了对心灵深处的理解。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诗人渴望在清静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注释
- 冰丝:比喻清澈的水,形容溪水的透明。
- 瑟无胶柱:瑟是一种古代弦乐器,此处用以形容水声如乐器奏响,清脆悦耳。
- 虢虢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细腻柔和。
- 媸妍:丑与美,暗指世俗的名利追逐。
- 羲经:指《周易》,表达对经典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阳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可能是在山中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赋赵守接竹引岩泉》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心的和谐。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竹引泉流的画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诗中不仅有对美景的描写,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寻。
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极为和谐,特别是“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这一句通过音律的变化,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寒冷,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此外,诗中的竹、泉、月等意象,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了宁静致远的哲理,使人读之倍感清新,心灵得到净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丝实瑟无胶柱:形容水流如同乐器般清脆动听。
- 事省庭空引泉注:在空旷的庭院中,水流潺潺,宁静而美好。
- 为有心随水色清:心灵的清澈与水的清澈相互映衬。
- 从教竹傍山腰去:引导竹子向山腰生长,展现自然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声比作乐器的声音,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如“水色清”,赋予水以生命,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媸妍各付水中色”,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诗人的品格。
- 泉:象征生命与清新,代表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月:象征清幽与宁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冰丝”主要指什么? A. 冰冷的丝线
B. 清澈的水
C. 冰雪的景象
D. 丝绸的织物 -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鱼的喜爱
B. 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C.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氛围与孤独感。
- 李白的《庐山谣》则突出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风格与阳枋的清新淡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历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