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意已驰涪水下,我心犹望字川归。只差一唤逍遥地,顿失几年离别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归乡的渴望。涪水下游的众人已经离去,而我心中仍然希望能回到字川的故乡。只差一次呼唤便可以回到那逍遥自在的地方,却因为几年的离别而感到失去了机会。
注释
- 群意: 众人的心意,指朋友们的心情。
- 涪水: 涪江,位于中国四川省。
- 字川: 诗人理想中的归宿地,象征着心灵的故乡。
- 逍遥地: 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地方。
- 离别机: 离别的机会,意指与友人相聚的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友情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阳枋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庚寅年间,正值作者在外游历与朋友分别之时,心中充满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流水的描绘,表达了人生流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起句“群意已驰涪水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朋友们的离去,仿佛涪水奔流不息,带走了他们的身影。诗人心中虽然充满惆怅,却仍然怀有希望,“我心犹望字川归”,字川象征着诗人的归宿与理想,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向往。
接下来的“只差一唤逍遥地”,则是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然而,最后一句“顿失几年离别机”,却让这种期望变得更加沉重,表明了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遗憾。整首诗通过流动的水与静止的心灵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意已驰涪水下: 朋友们的情感已经随着涪水而远去,暗示着离别的无奈。
- 我心犹望字川归: 我内心依然期待回到故乡字川,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 只差一唤逍遥地: 只需一次呼唤,便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地,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顿失几年离别机: 突然失去与朋友团聚的机会,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涪水”与“字川”的对比,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向往的理想。
- 对仗: 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 “群意已驰”,赋予情感以动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去和故乡向往的描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承认了离别带来的孤独与遗憾,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涪水: 象征时间与流逝,带走了亲友与欢聚的时光。
- 字川: 代表心灵的归宿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 逍遥地: 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涪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河南
- C. 湖南
- D. 陕西
-
诗中“字川”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的都市
- B. 诗人的故乡
- C. 朋友的聚集地
- D. 远方的山川
-
诗人对“逍遥地”的向往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 A. 四川
- B. 诗人的故乡
- C.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阳枋的作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但阳枋更侧重于流逝的时间带来的遗憾,而杜甫则强调了团圆的希望与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大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