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六和塔
阳枋 〔宋代〕
钱塘江上撑空塔,塔外遥山翠作堆。
酒罢凭栏呼落日,水云深处子陵台。
白话文翻译:
在钱塘江上矗立着高耸的塔,塔外远处的青山如同堆积的翠绿。饮酒之后,倚栏而立呼唤落日,水云深处隐约可见子陵台。
注释:
字词注释:
- 钱塘江:浙江省的一条大河,古称“钱塘”。
- 撑空塔:这里指的是六和塔,形象地描绘其高耸入云的样子。
- 遥山:远处的山。
- 翠:青绿色,这里形容山的颜色。
- 酒罢:喝完酒后。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
- 呼落日:呼唤着即将落下的太阳。
- 水云深处:水面和云彩交融的深处。
- 子陵台:历史上著名的景点,传说中为东汉的隐士子陵所居。
典故解析: 子陵台传说是东汉隐士子陵的居所,象征着隐逸与脱俗,诗中提到它,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意蕴深厚。
创作背景: 《登六和塔》作于阳枋游览钱塘江时,借助登塔的视角,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及对隐逸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江上的六和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撑空塔”和“遥山翠作堆”形象地勾勒出高耸的塔和远处的山,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大自然之美。第三句“酒罢凭栏呼落日”则转向个人情感,饮酒后的悠然自得,似乎在享受生活的惬意。同时,诗人呼唤落日,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黄昏,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最后一句“水云深处子陵台”则将视野拉回到远方的隐逸之地,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形成了一种隐逸与世俗生活的对比。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钱塘江上撑空塔”:描绘六和塔高耸入云,给人以壮观之感。
- “塔外遥山翠作堆”:远山如翠绿的堆积,表现自然的层次感与美丽。
- “酒罢凭栏呼落日”:饮酒后的闲适,抒发对落日景象的渴望。
- “水云深处子陵台”:提到子陵台,象征隐逸,寄托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遥山翠作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远山的模样。
- 对仗:“酒罢凭栏呼落日”与“水云深处子陵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塔”:象征着人类的智慧与努力,反映出一种高远的追求。
- “落日”: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带有淡淡的哀愁。
- “子陵台”:隐逸之地的象征,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位? A. 李白
B. 阳枋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子陵台”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隐逸生活
C. 战争
D. 财富 -
“呼落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对未来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情
D. 对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登六和塔》与王之涣的《登高》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王之涣在描写中更强调了孤独与哀伤,而阳枋则展现了对隐逸与自然的向往,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