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书怀》

时间: 2025-04-29 15:22:59

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白话文翻译:

每家每户都住在长安的街道上,我每天都在问长安的繁华何以如此匆忙。春天来到了骊山,渭水变得深沉,轻轻拂过石头和溪流,感到时光流逝得太快。万家灯火整日灯火通明,无边的风月任人欣赏。满城的花柳使人感伤,芳菲虽易逝,但天却难以老去。

注释:

  • 长安道:指的是长安城的道路,象征繁华和热闹。
  • 草草:形容草率、匆忙,暗示生活的浮躁。
  • 骊山:位于西安附近的名山,春天到来时风景如画。
  • 万户千门:形容众多的家庭,象征繁荣。
  • 芳菲易歇:花香和美好的时光容易消逝。

典故解析:

  • 骊山: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时光。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历史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生活在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

创作背景:

《读易书怀》写于诗人在长安的日常生活中,反映了对繁华背后人们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读易书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者通过对长安繁华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家家住坐长安道”引入,营造了长安热闹的氛围,紧接着“日问长安何草草”中的“草草”二字,突显了一种对生活的焦虑和对时间的无情流逝的感慨。

春天的骊山和渭水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意义,然而作者却感到“拂石临流苦不早”,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接下来的“万户千门镇日开”,描绘了长安的繁华,却也暗示着人们在其中的忙碌与名利的追逐,似乎忘却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最后两句“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尽管花香美好易逝,但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韵律却是永恒的。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考,也让人们在享受眼前美好的同时,能够审视内心,思考生活的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家住坐长安道:描绘了长安街道上人们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繁华的氛围。
  2. 日问长安何草草:表现了作者对长安繁华的质疑,暗示生活的匆忙与浮躁。
  3. 春到骊山渭水深:春天的到来让自然生机盎然,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4. 拂石临流苦不早:感慨时间流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
  5. 万户千门镇日开:形容长安的繁荣与热闹,暗示人们的忙碌与追逐。
  6. 无边风月随人好:风景与人心相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7. 满城花柳断莺肠:花柳繁盛却又易逝,使人感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8. 芳菲易歇天难老:尽管美好易逝,但自然的轮回和生命的延续是永恒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安道”比喻繁华的生活。
  • 拟人:将时间和风月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 对仗:如“万户千门”和“无边风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繁华与自然美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中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短暂生命的无奈,体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安:象征繁华与历史。
  2. 骊山: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3. 花柳:美丽的自然,象征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代表了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地方
    c) 乡村生活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对什么的思考? a) 财富
    b) 时间与生命
    c) 爱情

  3. “芳菲易歇天难老”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珍惜与感慨
    c) 快乐

答案:

  1. a) 繁华的城市
  2. b) 时间与生命
  3. b) 珍惜与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与阳枋的抒怀形成对比。
  • 《静夜思》:李白在静夜中思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阳枋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