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蓓蕾江梅》
时间: 2025-02-04 18:1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蓓蕾江梅
作者: 佚名 〔宋代〕
蓓蕾江梅,正好是小春时候。
螺浦下乾坤间气,山川锺秀。
作起风流今几代,诚斋心印亲传授。
更修名大节与谁同,韩山斗。
修月斧,擎天手。
鸿敛翼,云归岫。
有庄园陶径,菊滋松茂。
只恐东山真事业,更应西洛登耆旧。
有年年宣勤到鳌扉,黄封酒。
白话文翻译
在小春时节,江边的梅花正含苞待放。
在螺浦的气象中,天地间的气息,山川的秀丽自是显而易见。
今几代人能创造风流,诚斋的心印是亲自传授的。
更修名节与谁同呢,像韩山那样奋斗。
修建月斧,手持擎天之力。
鸿雁收起翅膀,云朵归隐山岫。
有一座庄园的小径,菊花盛开,松树茂盛。
只怕真正的事业在东山,岂不更应西洛登高作老?
每年辛勤地到鳌扉,喝着黄封的酒。
注释
- 蓓蕾:花蕾,未开放的花。
- 小春:指的是农历二月,春天的开始。
- 螺浦:地名,意指江河之处。
- 诚斋:指作者的书斋,象征真诚的学问与传承。
- 韩山:出自历史人物,象征奋斗与志向。
- 月斧:比喻工具或手段,擎天手则象征力量。
- 鳌扉:传说中的地方,象征高雅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身份不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诗人们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季,梅花的蓓蕾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提到的山川、庄园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即将来临时的江梅蓓蕾,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的开头用“蓓蕾江梅”引入,生动而形象地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天地山川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欣赏。
在中间部分,诗人强调了名大节的重要性,提到“诚斋心印亲传授”,显示出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与重要。诗中“更修名大节与谁同,韩山斗”一句,传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关系。
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庄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又不乏对事业的思考与追求。诗人提到“东山真事业”,暗示着更高的理想与追求,而“年年宣勤到鳌扉”则表达了对理想和目标不断追求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蓓蕾江梅,正好是小春时候。”:描绘春天的到来,梅花的蓓蕾象征着新生。
- “螺浦下乾坤间气,山川锺秀。”:体现自然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
- “作起风流今几代,诚斋心印亲传授。”: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珍视。
- “更修名大节与谁同,韩山斗。”:表达志同道合的期盼。
- “修月斧,擎天手。”:象征追求理想与力量的结合。
- “鸿敛翼,云归岫。”:展现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 “有庄园陶径,菊滋松茂。”:体现闲适生活的美好。
- “只恐东山真事业,更应西洛登耆旧。”:思考事业与理想的追求。
- “有年年宣勤到鳌扉,黄封酒。”:表达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
修辞手法: 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如“鸿敛翼”展现了鸟类归巢的情景,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梅: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小春:代表着新生与变化的季节。
- 山川:象征着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 庄园:体现了闲适、宁静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蓓蕾江梅”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新生与希望
c) 忧伤与失落 -
“东山真事业”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
b) 事业与理想
c) 友情 -
诗中提到的“诚斋心印亲传授”主要指什么? a) 个人的努力
b) 传统文化的传承
c) 对人的爱
答案:
- b) 新生与希望
- b) 事业与理想
- b) 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 《江雪》:柳宗元的《江雪》通过寒冬的景象,展现了孤寂与坚韧的精神。
诗词对比:
- 比较《满江红·蓓蕾江梅》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但《将进酒》更注重豪放与洒脱,而《满江红》则更加细腻和沉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对宋代诗词的全面了解。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