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陈佥事兄还乡》
时间: 2025-02-04 17:3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送陈佥事兄还乡
作者:李昌祺 〔明代〕
春满梁园,韶光媚盛开桃李。
清明过数他花信,只今馀几。
有客携书还故里,画船且向沙头舣。
问此行归去甚时来,明年里。
征帆挂,离歌起。
杯易尽,情难己。
羡君家贤弟,列官风纪。
更道翁能敦友爱,连枝同气称双美。
想细君笑听鹊声喧,门频倚。
白话文翻译
春意盎然的梁园中,桃李盛开,景色迷人。
清明节过后,花信传来,唯有几朵花盛开。
有位朋友带着书信回故乡,画船停靠在沙头。
问他这次回乡要到什么时候,明年才能见面。
帆已经挂起,离别的歌声响起。
酒杯容易喝空,但情感却难以自制。
羡慕你家贤弟,位列官职,风纪良好。
更有说你父亲能敦厚朋友之情,亲如兄弟,称得上双美。
想象着你的妻子在窗前微笑,听着喜鹊的叫声,频频倚门而望。
注释
- 梁园:指春天繁花似锦的地方,特指美好的景色。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花信:指花信,即春天花开的消息。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代表归乡的交通工具。
- 征帆:船帆,指出行的旅程。
- 风纪:指良好的秩序和风俗。
- 连枝同气:比喻亲如一家,情谊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昌祺,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其诗作以抒情见长,情感真挚,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故乡的怀念。诗中交织着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诗歌鉴赏
李昌祺的《满江红 送陈佥事兄还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春意盎然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象,抒发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诗中“春满梁园,韶光媚盛开桃李”,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为离别的情感渲染了背景。
通过“有客携书还故里,画船且向沙头舣”,诗人暗示了友人即将启程回乡,表现出一种即将离去的惆怅和不舍。接下来的“问此行归去甚时来,明年里”更是体现了离别的无奈与期待重聚的渴望。
“杯易尽,情难己”一句,表达了酒杯虽易空,但情感却难以自制的复杂心情,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谊。此外,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及对其家庭的羡慕,让整个送别场景更加温暖和人性化。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温馨的友情,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楚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满梁园,韶光媚盛开桃李: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 清明过数他花信,只今馀几:提到清明节后的花朵,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花开的稀少。
- 有客携书还故里,画船且向沙头舣:朋友带书信回故乡,描绘出归乡的情景。
- 问此行归去甚时来,明年里:询问友人何时能再见,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 征帆挂,离歌起:船帆扬起,离别的歌声响起,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杯易尽,情难己:酒杯容易喝空,但情感却难以自已,深刻表达了离别的无奈。
- 羡君家贤弟,列官风纪:羡慕友人家庭的和谐美好,展现出友人风光的背景。
- 更道翁能敦友爱,连枝同气称双美:赞美友人的父亲能维持深厚的友情,强调人际关系的美好。
- 想细君笑听鹊声喧,门频倚:想象友人妻子在门前微笑,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画船”比喻友人归乡的情形,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细君笑听鹊声喧”,生动形象。
- 对仗:例如“杯易尽,情难己”,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离别的惆怅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复苏。
- 花:代表美好、短暂的时光和生命。
- 船:象征着旅程和归乡的渴望。
- 酒:寓意欢聚与离别时的情感释放。
- 鹊声:喜庆的象征,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 送陈佥事兄还乡》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昌祺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画船”指的是: A. 一种船的类型
B. 归乡的交通工具
C. 画画的船
D. 船上的画 -
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讨厌
B. 思念与祝福
C. 愤怒
D.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同样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写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昌祺的《满江红》和王之涣的《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离别,但李昌祺更多地强调了对家庭的羡慕与未来的期待,而王之涣则更为直接地抒发了离别的痛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李昌祺研究》
- 《古代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