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时间: 2025-01-26 06:4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古词人,会心多在伤心处。春花秋月等閒时,已遣愁端聚。况是离情更苦。捣征衣西风断杵。摩挲铜狄,检校沧桑,啼痕如许。倾盖长安,酒边共结知音侣。丝阑密字付红牙,商略移宫羽。转眼笺残粉蠹。问何如平戎作赋。吴钩看了,万里归来,东郊栽树。
白话文翻译
今古的词人,往往在伤心的地方找到共鸣。春天的花,秋天的月,这些平常时刻,早已让忧愁汇聚。更何况离别的情感更加苦涩。捣着征衣,西风吹断了杵声。轻轻摩挲着铜锣,回顾着沧桑的经历,泪痕如许。倾盖共饮的长安酒席上,结下了知音的友谊。把细腻的字句寄托在红牙的酒杯里,商量着如何调整曲调。转眼间,纸笺上已经被粉虫侵蚀。问今何如平戎作赋。吴钩一看,万里归来,东郊栽树。
注释
- 会心:指心灵相通,彼此理解。
- 伤心处:指令人感到伤感的地方。
- 离情:指因离别而产生的情感。
- 捣征衣:指捣弄征战时的衣物,象征征战的痛苦。
- 摩挲:轻轻抚摸。
- 铜狄:指古代乐器,象征过去的回忆。
- 倾盖:指饮酒时杯盖倾斜,喻指醉酒。
- 红牙:指红色的酒杯。
- 平戎:意指平定边疆的诗作。
- 吴钩:古代的剑,象征归来的勇气。
- 东郊栽树:象征归隐田园的安宁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字子升,号清白,生于江南地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写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创作于诗人经历了一段离别与思索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过往的回忆,对离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汪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对往事的追忆。诗中以“伤心”作为切入点,表达了古今词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共鸣,进一步引入春花秋月等闲时的无奈。这里的“春花秋月”不仅是自然景象,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接着,诗人用“捣征衣西风断杵”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征战带来的苦痛与思念。铜狄与泪痕的摩挲,传达出对过往的沉重回忆。倾盖长安的酒席,体现了与知音的共鸣与情谊,这种酒中情谊的细腻描写,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发深刻。
最后,吴钩与东郊栽树的意象,既象征着归来的希望,也暗示着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古词人:揭示了诗人与古今词人的共通情感。
- 伤心处:强调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 春花秋月等閒时:自然的常态与人心的愁苦形成对比。
- 已遣愁端聚:表达了忧愁的积聚。
- 况是离情更苦:离别的苦楚更深。
- 捣征衣西风断杵:细腻描绘征战与思念。
- 摩挲铜狄:回忆往昔,感慨沧桑。
- 倾盖长安:友谊与知音的珍贵。
- 丝阑密字付红牙:细腻而珍惜的情感寄托。
- 转眼笺残粉蠹:时光无情,情感易逝。
- 问何如平戎作赋:反思诗歌创作的意义。
- 吴钩看了:归来的勇气与希望。
- 万里归来,东郊栽树:象征安宁的生活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加意象的丰富性。
- 拟人:通过“泪痕如许”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如“春花秋月”等闲时。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别绪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平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秋月: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征衣:象征离别与战争的痛苦。
- 铜狄:记忆与往事的寄托。
- 红牙:友谊与情感的寄托。
- 吴钩:象征归来的希望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花秋月”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时光流逝
C. 友谊
D. 离别 -
“捣征衣”中所表现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
诗中提到的“红牙”主要用来比喻? A. 酒杯
B. 友谊
C. 诗歌
D. 往事
答案
- B. 时光流逝
- B. 忧伤
- A. 酒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烛影摇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围绕离愁主题,前者更注重历史与回忆的交织,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瞬间的感受。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