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咏风兰》

时间: 2025-01-23 18:50:46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白话文翻译:

这朵兰花有着独特的幽香,周围没有浓烈的花香来催促它开放。兰花在水边似乎要离去,但东风却让它停留。实在是太过萧条了,怎能忍受这样的秋天?只留下淡淡的清香,细细品味,正如初秋的湘江细雨。

注释:

  • 幽芬:幽静的芬芳,指兰花的独特香气。
  • 凌波欲去:在水面上轻盈地移动,形容兰花的姿态。
  • 东风: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忒煞:太过,过于的意思。
  • 萧疏:形容环境或气氛的冷清和稀疏。
  • 冷香:清冷的香气。
  • 湘江雨:指湘江的细雨,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清新。

典故解析:

“湘江”常常与楚辞、诗经中的江河意象相联系,象征着乡愁和思念。在古代文学中,湘江承载着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若士,清代著名词人,精通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表现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纳兰性德的情感与人生经历交织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风兰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清丽的美感。

诗歌鉴赏:

纳兰性德的《点绛唇 咏风兰》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全诗以兰花为主线,描绘了兰花的清香和优雅。诗中的“别样幽芬”不仅是对兰花香气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对独特之美的追求与珍视。诗意中,兰花象征着高洁、孤独的品格,与周围浓艳的花卉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的性情和审美观。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一句,描绘了兰花在水边轻盈的姿态,表现了自然的流动与宁静,同时也暗示着一种不舍与留恋。接下来的“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则通过对秋天萧条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最后一句“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将兰花的清香与湘江的细雨相结合,渲染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意境。整体而言,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情感细腻而真挚,意境清新而深远。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兰花独特的清香,没有其他花的浓烈香气来催促它开放,强调了它的独特性。
    •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兰花在水边轻轻摇曳,似乎要离去,但被东风停住,意象生动而富有情感。
    •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对秋天冷清的感叹,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忧愁。
    •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最后留下一缕清香,仿佛在细雨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珍惜。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凌波”形象地描绘兰花的优雅姿态。
    • 拟人:兰花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如“别样幽芬”与“浓艳催开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高洁的情操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兰花:象征着高洁、孤独的品格,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志向。
  • 东风:春风的象征,带来温暖与生机,也代表着希望与机遇。
  • 湘江雨:细雨象征着柔情与思念,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别样幽芬”指的是什么?

    • A. 兰花的浓烈香气
    • B. 兰花的独特香气
    • C. 其他花的香气
    • D. 秋天的气息
  2.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冷酷的冬风
    • B. 春天的温暖
    • C. 夏天的热情
    • D. 秋天的凄凉
  3. “冷香半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忧伤与珍惜
    • C. 喜悦
    •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纳兰性德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独特的女性视角与情感表现,但纳兰更倾向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对爱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纳兰性德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