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父六月二十四日作》
时间: 2025-01-22 13:2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次父六月二十四日作
作者: 叶小鸾 〔明代〕
昼长人静沉沉,绿杨正袅深深院。
画帘低映,薄罗无暑,汗消珠钏。
兰畹香消,湘筠影瘦,翠阴遮遍。
听莲歌处处,悠扬逸韵,半入水风烟片。
一霎雨馀明净,晚云如黛花如钿。
舟移萍乱,芳香袖惹,媚风轻扇。
一色红妆,千重翠盖,参差江面。
更堪怜归路平波杳杳,夕阳斜见。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白昼漫长,四周宁静得让人沉沉欲睡,绿杨在深深的院子里轻轻摇曳。画帘低低地映出影子,薄薄的罗衣没有炎热,额头上的汗水也消失了。兰草的香气已淡去,湘筠的影子显得瘦弱,翠绿的阴影遍布四周。听那莲花歌声处处,悠扬的韵律似乎随着水面轻轻飘散。一阵细雨过后,空气清新明净,傍晚的云彩如黛色,花朵似金钿。小船在水面轻轻移动,水草漂浮,清香的衣袖轻轻拂过,微风轻轻扇动。身穿红妆的女子,千层绿盖如同重重叠叠的江面。更让人怜惜的是,归路上平静的波浪一片渺茫,夕阳斜斜映照。
注释
- 沉沉:指安静得令人昏沉。
- 绿杨:指翠绿的杨树,象征生机与宁静。
- 画帘:指用画工精美的帘子,描绘出一种柔和的美。
- 薄罗:轻薄的罗纱衣物,表示清凉。
- 兰畹:兰草的生长地,象征芬芳和优雅。
- 湘筠:一种水竹,象征婉约与柔美。
- 莲歌:指莲花的歌声,寓意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小鸾(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
《水龙吟》写于六月二十四日,正值夏季,炎热而生机盎然。诗人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午后,沉醉于自然之美,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词作。
诗歌鉴赏
这首《水龙吟》是叶小鸾对夏日宁静氛围的细腻描绘。诗的开篇便呈现出一幅静谧的画面,白天漫长而宁静,绿杨的摇曳传递着生机。接着,画帘的低垂与薄罗的清凉,形成了与炎热天气的对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诗中提到的“兰畹香消,湘筠影瘦”,不仅表现了夏日的气息,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听觉的元素,"听莲歌处处,悠扬逸韵",使得读者仿佛听到了那随风飘来的清音。雨后的清新与晚霞的美丽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多变与和谐。最后一联“更堪怜归路平波杳杳,夕阳斜见”,则把诗人的情感引向了对归途的思考,夕阳的余晖映照下,归路显得更为渺远而惆怅,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
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蕴含了对人生与归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昼长人静沉沉:长时间的白天,周围人静得让人感到沉沉欲睡。
- 绿杨正袅深深院:翠绿的杨树在院子里轻轻摇曳,增添了夏日的生机。
- 画帘低映:画帘低垂,映出幽雅的影子。
- 薄罗无暑:薄薄的罗衣穿着没有感觉炎热。
- 汗消珠钏:额头的汗水消失,象征着清凉的感觉。
- 兰畹香消:兰花的香气已然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
- 湘筠影瘦:湘竹的影子显得纤细,传达一种柔美的感觉。
- 翠阴遮遍:四周的绿荫覆盖,形成一片宁静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晚云如黛花如钿”将晚霞比作黛色,花朵比作金钿,生动形象。
- 拟人:微风轻扇,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使之更生动。
- 对仗:如“舟移萍乱,芳香袖惹”形成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夏日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归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杨:象征生命与生机,暗示宁静的环境。
- 画帘:象征美好的生活情境,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
- 兰畹:代表优雅与芬芳,暗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莲歌:象征纯洁与悠扬,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归属的思考,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杨”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树
- C. 一种草
-
“汗消珠钏”中的“珠钏”指的是什么?
- A. 珠宝
- B. 汗水
- C. 手镯
-
诗中提到的“莲歌”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纯洁与悠扬
- C. 悲伤与离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叶小鸾的细腻与李清照的婉约相似,但李清照常常关注个人情感,而叶小鸾则更注重自然描写与人生哲思。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但其更注重社会现实与忧国忧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小鸾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