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邻几馔鰌》

时间: 2025-01-24 22:16:58

泥鰌鱼之下,曾不享佳宾。

又嫌太健滑,治洗烦庖人。

煎炙亦苦腥,未尝辄向唇。

江侯昔南官,家膳无此珍。

昨日邀我餐,下筹胜紫鳞。

乃知至贱品,唯在调甘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邻几馔鰌
泥鰌鱼之下,曾不享佳宾。
又嫌太健滑,治洗烦庖人。
煎炙亦苦腥,未尝辄向唇。
江侯昔南官,家膳无此珍。
昨日邀我餐,下筹胜紫鳞。
乃知至贱品,唯在调甘辛。

白话文翻译:

这泥鳅鱼本来不受重视,常常没有尊贵的客人享用。
它的肉质太滑腻,厨师们处理起来十分麻烦。
煎炸后也有一股腥味,根本不曾送到我嘴边。
江侯曾经担任南方的官员,家里的膳食从来没有这种珍品。
昨天他邀请我共进晚餐,最后的菜肴却是这泥鳅,胜过了紫鳞鱼。
如今我才知道,这种被贬低的食材,实际上只在于如何调味。

注释:

  • 泥鰌:泥鳅,一种常见的淡水鱼,肉质滑腻,常被认为是低贱的食材。
  • 佳宾:尊贵的客人。
  • 煎炙:指烹饪过程中的煎和烤。
  • :指鱼类等的腥味。
  • 江侯:指江南的官员,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2-1060),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江邻几馔鰌》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食物和生活的思考。这首诗表达了对泥鳅这种被看作低贱食材的重新认识,体现了对食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江邻几馔鰌》通过对泥鳅的描写,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饮食观和生活哲学。诗人以泥鳅为切入点,表达了对食材价值的重新审视。起初,泥鳅在他看来是“曾不享佳宾”的低贱食材,然而在江侯的宴席上,它却能与高档的紫鳞鱼相媲美。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食材的价值在于调味和烹饪的方式,更揭示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往往被外界的偏见所遮蔽。诗中提到的“调甘辛”,表现了调味的重要性,暗示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名声,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处理的方式。这种思考不仅适用于饮食,也可以扩展到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梅尧臣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泥鰌鱼之下,曾不享佳宾:泥鳅鱼一直以来被视为低贱的鱼类,没什么尊贵的客人愿意食用。
  2. 又嫌太健滑,治洗烦庖人:由于泥鳅的肉质滑腻,厨师在处理时觉得很麻烦。
  3. 煎炙亦苦腥,未尝辄向唇:即便是烹饪后,也有腥味,根本没有人愿意尝试。
  4. 江侯昔南官,家膳无此珍:江侯曾在南方做官,他的家中从未将泥鳅视为珍品。
  5. 昨日邀我餐,下筹胜紫鳞:昨天江侯请我吃饭,最后的菜肴竟是泥鳅,胜过了珍贵的紫鳞鱼。
  6. 乃知至贱品,唯在调甘辛:由此我才明白,原来这种被看作贱品的食材,只在于调味的艺术。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泥鳅与紫鳞鱼的对比,强调了食材的相对价值。
  • 反讽:诗人对泥鳅的低贱地位进行了反讽,揭示了社会偏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重新审视食材的价值,强调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外界的偏见所掩盖。它呼唤人们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的高低贵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泥鰌:象征被低估的价值。
  • 佳宾:象征社会地位和尊贵。
  • 紫鳞:象征高档和奢华的食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泥鰌鱼在诗中被视为什么?

    • A. 珍贵食材
    • B. 低贱食材
    • C. 普通食材
  2. 诗中提到的“江侯”是指谁?

    • A. 一位厨师
    • B. 一位官员
    • C. 一位商人
  3.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什么?

    • A. 饮食的奢华
    • B. 重新审视事物的价值
    • C.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反映了对饮食和生活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田园生活,感受自然的美。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梅尧臣的《江邻几馔鰌》都反映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而后者则通过对食材的重新审视,揭示了生活中的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的生平与创作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