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幸甘泉宫歌》
时间: 2024-09-19 20:3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幸甘泉宫歌
汉家迎夏华,避暑甘泉宫。
栈车鸣里鼓,驷马驾相风。
校尉乌桓骑,待制楼烦弓。
后旌犹五柞,前笳度九嵏。
才人豹尾内,御酒属车中。
辇回百子阁,扇动七轮风。
鸣钟休卫士,披图召后宫。
材官促校猎,凉秋戏射熊。
白话文翻译
汉朝迎来盛夏的花季,皇帝避暑来到甘泉宫。
栈道上的车轮声伴随着鼓声,四匹马在微风中奔驰。
校尉骑着乌桓马,手持楼烦的弓箭。
后面的旌旗如同五棵柞树,前面的笳声传遍九峰山。
才人们身着豹尾衣服,御酒被送到车中。
车辇转回百子阁,扇动着七轮的凉风。
鸣钟声使卫士们暂时休息,摊开图纸召唤后宫的妃嫔。
官员们催促校猎,凉爽的秋天里进行射熊的娱乐活动。
注释
- 甘泉宫:汉代皇帝的避暑胜地。
- 栈车:一种供皇帝巡游的车。
- 校尉:古代军官,负责训练和指挥士兵。
- 乌桓: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 楼烦:古代部落名,指一种弓箭。
- 五柞:形容旗帜的数量。
- 九嵏:指九座高山,象征着险峻的地形。
- 豹尾:指华丽的衣物,通常是贵族或宫女的装饰。
- 百子阁:古代宫殿中的一处建筑,可能用于接待贵客或进行政务。
- 七轮风:形容车辇的快速移动和周围的轻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孝威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的陈朝,因其诗作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而受人喜爱。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行幸甘泉宫歌》的创作背景与汉朝的盛夏避暑活动有关。甘泉宫作为皇帝的避暑胜地,象征着权力与富贵。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示了当时的皇室生活与盛大氛围。
诗歌鉴赏
《行幸甘泉宫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汉代皇帝在甘泉宫度夏的豪华场景,诗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与动人的旋律。开篇就通过“汉家迎夏华,避暑甘泉宫”引入了主题,表达了汉朝的繁荣与富庶。接着,描写了行宫的热闹场景,栈车的声音与马的奔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
该诗还通过对士兵、才人的描写,展现了皇帝身边充满活力与精力的侍从群体,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尤其是“鸣钟休卫士,披图召后宫”一句,表现出皇帝对后宫的召唤与权威,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等级制度与宫廷生活的复杂性。诗的末尾以“材官促校猎,凉秋戏射熊”结束,给人以清爽的感觉,仿佛在酷热的夏季中带来了一丝秋意,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迎夏华:描绘了汉朝在夏天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繁荣。
- 避暑甘泉宫:说明皇帝为了避暑而来到甘泉宫,突显出皇宫的奢华与重要性。
- 栈车鸣里鼓:车轮声和鼓声交织,表现出热闹的氛围。
- 驷马驾相风:四匹马在微风中奔驰,展示出皇帝的威仪。
- 校尉乌桓骑:描写士兵的英武,突显出皇帝的护卫力量。
- 待制楼烦弓:强调武士的装备,象征着安全和保护。
- 后旌犹五柞:后面的旗帜如同五棵柞树,形象生动。
- 前笳度九嵏:前方的乐声传遍山峦,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才人豹尾内:才人们衣着华丽,展现出宫廷的奢华。
- 御酒属车中:皇帝的酒被送入车中,体现出享乐的生活。
- 辇回百子阁:车辇返回,展现出皇权的流动。
- 扇动七轮风:风扇的凉爽,隐喻着舒适生活。
- 鸣钟休卫士:钟声响起,士兵们得到休息,体现出宫廷的礼仪。
- 披图召后宫:皇帝召唤后宫,表现出权威。
- 材官促校猎:官员们催促狩猎活动,展现出生活的丰富。
- 凉秋戏射熊:在秋天的凉爽中进行射猎,展示出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旌犹五柞”比喻旗帜的数量,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鸣钟休卫士”让钟声具有人性,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汉朝皇帝在甘泉宫的避暑活动,展现了皇权的富贵与生活的多样性,流露出对宫廷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叹,体现了古代帝王生活的奢华与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泉宫:象征着富贵与权力的避暑胜地。
- 栈车:代表皇权的流动与尊贵地位。
- 校尉:象征着军队的力量与安全。
- 才人:体现宫廷的美丽与华丽。
- 百子阁:表现出宫廷的繁华与热闹。
- 熊:象征着狩猎的乐趣与生活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甘泉宫”是指什么?
- A. 皇帝的避暑宫殿
- B. 军队的驻地
- C. 商人的集市
- D. 学者的书房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是安静的,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对/错)
-
填空题:诗中“鸣钟休卫士,披图召后宫”的意思是__。
答案
- A
- 错
- 通过钟声召唤后宫的妃嫔,显示出皇帝的权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王维的诗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而刘孝威的这首诗则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喧闹。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内心的宁静,后者则突显外在的奢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文学史》
- 《古诗讲解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