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胡马》

时间: 2025-01-25 18:11:55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胡马》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白话文翻译:

胡马啊,胡马啊,远远放牧在燕支山下。
在沙地和雪地里独自嘶鸣,向东望去,向西望去,迷了路。
迷了路,迷了路,四周的边草无穷无尽,黄昏降临。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马:指的是来自北方的马,常用来象征游牧民族的马匹。
  • 燕支山:指的是中国北方的山脉。
  • 跑沙跑雪:形容马在沙地和雪地上奔跑的情景。
  • 独嘶:孤独地嘶鸣,表现出马的孤单与无助。
  • 路迷: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往何处走。
  • 边草:指的是边地的草,象征广袤的草原和无尽的旅途。

典故解析:

“胡马”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游牧民族的文化。燕支山下的放牧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边地的生活常常充满了孤独和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创作,尤其在边塞诗方面有较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调笑令·胡马》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但边塞地区的生活却常常是孤独和艰辛。这首词表达了游牧生活的苦闷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调笑令·胡马》是一首充满了孤独与迷茫的诗词,诗人在描写胡马的同时,实际上是对边塞生活的深刻反思。开头的“胡马,胡马”,既是对马的呼唤,也是对孤独感的渲染。接下来的“跑沙跑雪独嘶”,通过生动的描写,将马的孤独感传达给读者,令人感同身受。

诗中反复提到的“迷路”,在这里不仅是马的迷失,实际上也象征着在边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未来的迷茫与不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尽管身处辽阔的草原,却常常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渺小。最后的“边草无穷日暮”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了高潮,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边草绵延无尽的画面,令人心生怅惘。

整首诗通过对简单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使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种情感在韦应物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诗人以呼唤的方式引入主题,设定了场景,远处的胡马在燕支山下放牧,给人以辽阔与孤寂的感觉。

  •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描绘马在沙地和雪地中奔跑的情景,突出其孤独,反映出其对周围环境的迷茫。

  •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重复的“迷路”加深了情感的沉重,边草的无尽与日暮的意象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的孤独和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马的孤独感拟人化,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马的内心世界。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和节奏感强,形成对仗的美感。
  • 意象:通过“沙”、“雪”、“边草”等意象,传达出边塞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孤独与迷茫的主题。诗人通过对胡马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在广袤的草原上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马:象征游牧文化和孤独的生活。
  • 燕支山:代表边疆的自然环境,具有地理象征意义。
  • 沙与雪:象征艰苦的生存环境,表现出对生活的挑战。
  • 边草:象征广袤的草原,暗示无尽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马”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与游牧文化
    • C. 自然的美
  2. “迷路,迷路”在诗中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迷茫与无助
    • C. 自信
  3. 诗的意境主要以什么为背景?

    • A. 都市生活
    • B. 边塞的自然环境
    • C. 山水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韦应物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为边塞诗,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但韦应物更加注重表现个体的孤独感,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韦应物与唐代边塞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