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时间: 2025-01-10 22:44:02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相遇的渴望。诗的开头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和亲情的淡薄,像雾气一样渐渐散去。归来的船只载着洛阳的人,树上的残钟依旧在响。这一刻的分别让人感到无奈,不知道将来是否还能再相见。世事就像波涛上的小舟,随波逐流,根本无法停留。

注释

  • 凄凄:形容悲凉的样子。
  • 烟雾:比喻模糊不清的景象,暗示离别的难以捉摸。
  • 归棹:指归来的船只。
  • 洛阳人:洛阳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指代的可能是从洛阳归来的朋友。
  • 残钟:指已经敲响,但声响渐弱的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 沿洄:沿着水流的方向,暗示随缘而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巨源,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婉约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时光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创作于唐代,诗人因公事出行,临别之际,写下此诗,寄给好友元大校书。诗中充满对离别的忧伤和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开篇的“凄凄去亲爱”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中,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失落。诗人把离别比作烟雾,模糊而又遥远,令人感到无奈和惆怅。接着,归来的船只和钟声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现实感。尤其是“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更是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与不舍,仿佛在问: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还能重聚吗?最后一句“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则将个人的离愁与世事的无常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世事如波涛翻滚,人生如舟,难以停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恍惚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凄去亲爱:描绘离别时的悲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泛泛入烟雾:离别的情景如烟雾般朦胧无定,象征着不确定的未来。
  • 归棹洛阳人:归来的船上乘客是洛阳人,暗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残钟广陵树:钟声渐弱,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过去的回忆。
  • 今朝此为别:明确表示这是分别的一刻。
  • 何处还相遇:反映对未来重逢的渴望与不确定性。
  • 世事波上舟:比喻人生如同在波涛中漂流的小舟,表明人生的无常与易逝。
  • 沿洄安得住:感叹生活中的变化与不安,无法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波涛中的小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无常的主题。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钟声的“残”,赋予了时间以生命,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对亲友离去的惆怅与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传达了浓厚的友情与对生命流转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亲爱:象征着亲情和友情。
  • 烟雾:象征着模糊不清的未来,暗示离别的无奈。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凄凄去亲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欣
    • B. 悲凉
    • C. 愤怒
  2. “世事波上舟”中“舟”象征什么?

    • A. 船只
    • B. 人生
    • C. 友谊
  3. 诗中提到的“洛阳人”指的是?

    • A. 洛阳的风景
    • B. 归来的朋友
    • C. 诗的作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赠汪伦》: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注重友谊的珍贵。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
  • 《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离别的壮阔与人生的无常,情感更加激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