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白话文翻译:
在楚江的细雨中,正值建业的傍晚钟声响起。
朦胧的帆船缓缓驶来,昏暗的天空中飞鸟的归途显得特别缓慢。
海门深邃,看不见尽头,远处的树木在雨中显得格外滋润。
在此送别,情意绵绵无尽,衣襟上沾满了雨水,仿佛是一缕缕散开的丝线。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江:指长江流域,楚地的江河。
- 建业:今南京,唐代时的一个重要城市。
- 漠漠:形容景色朦胧、模糊的样子。
- 冥冥:昏暗、朦胧,指鸟飞去的景象不清晰。
- 海门:海的出口,指深邃的水域。
- 浦树:岸边的树木。
- 沾襟:衣襟上沾湿。
- 比散丝:形容情意如丝般细腻而散落。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楚江”与“建业”,都是古代名地,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沾襟比散丝”常用来形容离别之情,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河南,仕途不顺,晚年归隐,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李胄的送别之际,表达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无尽的情感。在那个时代,送别是文人常见的社交活动,充满了感伤与情意。
诗歌鉴赏: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韦应物以雨景为背景,写送别友人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楚江的细雨与傍晚的钟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船帆与飞鸟的迟缓,传达出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似乎时间也因离愁而变得缓慢。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写“海门深不见”和“浦树远含滋”,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深远与孤寂。最后一句“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最为动人,情感如细雨般绵绵不绝,衣襟湿润,正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浓厚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朴却意蕴深远,情感真挚,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离愁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江微雨里:描绘楚江的细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建业暮钟时:时间设定在傍晚,钟声响起,更加突显离别的氛围。
- 漠漠帆来重:帆船在雨中显得沉重,象征着离别的沉重心情。
- 冥冥鸟去迟:鸟儿的归去显得缓慢,暗示着时间的拖延与不舍。
- 海门深不见:海门的深邃看不见尽头,象征着离别后的无尽思念。
- 浦树远含滋:远处的树木因雨而滋润,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 相送情无限:表达送别时情感的无穷无尽。
- 沾襟比散丝:衣襟湿润,形容离别情感如丝般细腻而缠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沾襟比散丝”,将情感比作散开的丝线,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鸟去迟”,赋予鸟以人的情感,使离别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无奈,借助雨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悠长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离别的愁苦与思念。
- 帆船:象征着旅途与离别,传达出行的沉重。
- 鸟:象征着归去与思念,表现了生离死别的无奈。
- 树木:象征着生命与希望,雨中树木的滋润暗示着情感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建业”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 D. 成都
-
“沾襟比散丝”中的“散丝”比喻什么?
- A. 细腻的情感
- B. 雨水
- C. 船帆
- D. 飞鸟
-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 A. 太阳
- B. 雨
- C. 雪
- D. 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与杜甫的《送别》均以送别为主题,但韦应物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细腻,而杜甫的作品则多了一份豪放与壮阔,二者在表现离别情感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