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公望雪梅五首》

时间: 2025-01-27 03:25:44

刺火艺兰能九畹,白衣访菊亦东篱。

君诗唤起西湖老,好处何慙幼妇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刺火艺兰能九畹,白衣访菊亦东篱。君诗唤起西湖老,好处何慙幼妇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用火技艺培育的兰花能覆盖九畹之地,穿着白衣的人也去东篱下欣赏菊花。你的诗唤醒了西湖的老人,其好处不亚于幼妇碑。

注释:

  • 刺火艺兰:指用火技艺培育兰花。
  • 九畹:古代地积单位,一畹等于三十亩。
  • 白衣:指穿着朴素的人。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菊花。
  • 西湖老:指西湖边的老人。
  • 幼妇碑:古代碑刻,常用来指代文采斐然的碑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廖行之在与友人交流诗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兰花和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歌的魅力。首句“刺火艺兰能九畹”,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兰花的繁盛,象征着诗歌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次句“白衣访菊亦东篱”,则通过一个朴素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末句“君诗唤起西湖老,好处何慙幼妇碑”,则是对友人诗作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诗作的影响力不亚于古代著名的碑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诗歌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刺火艺兰能九畹”:用火技艺培育的兰花能覆盖九畹之地,夸张地表现了兰花的繁盛和美丽。
  2. “白衣访菊亦东篱”:穿着白衣的人也去东篱下欣赏菊花,描绘了一个朴素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君诗唤起西湖老”:你的诗唤醒了西湖的老人,说明诗作的影响力之大。
  4. “好处何慙幼妇碑”:其好处不亚于幼妇碑,高度评价了友人的诗作。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刺火艺兰能九畹”,夸张地表现了兰花的繁盛。
  • 象征:如“白衣访菊亦东篱”,通过一个朴素的场景,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之美和诗歌的魅力,通过对兰花和菊花的描绘,以及对友人诗作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诗歌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着高雅和美丽。
  • 菊花:象征着坚韧和清高。
  • 西湖: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刺火艺兰能九畹”中的“九畹”是指什么? A. 九个地方 B. 九亩地 C. 九十亩地
  2. 诗中“白衣访菊亦东篱”中的“白衣”是指什么? A. 白色的衣服 B. 穿着朴素的人 C. 白色的菊花
  3. 诗中“君诗唤起西湖老”中的“西湖老”是指什么? A. 西湖的老人 B. 西湖的景色 C. 西湖的历史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饮酒》:通过描绘菊花,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廖行之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诗歌的赞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可以了解陶渊明的诗歌,与廖行之的诗作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