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

时间: 2025-02-04 13:37:43

蚁浮犹腊要酥同,长恨中州信不通。

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蚁浮犹腊要酥同,长恨中州信不通。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

白话文翻译: 像蚂蚁般浮动的油脂在腊月里与酥油相似,长久以来遗憾中州的消息不通。突然收到来自吴中的寄送之物,急忙让人分发以回报家乡的风情。

注释:

  • 蚁浮:形容油脂浮动的样子,像蚂蚁一样。
  • 犹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 酥同:酥油相似。
  • 中州:古代指中原地区,这里泛指北方。
  • 吴中:指今江苏南部一带,古吴国之地。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收到来自远方的礼物后的心情和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可能是在他流寓南方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赵蕃流寓南方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诗中提到的“中州信不通”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的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诗中的“蚁浮犹腊要酥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景象,而“长恨中州信不通”则抒发了作者因信息隔绝而产生的遗憾。后两句“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则展现了作者收到远方礼物后的喜悦和急切,希望通过分发礼物来回报家乡的风情,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蚁浮犹腊要酥同”:通过比喻,将油脂浮动的样子比作蚂蚁,形容其在腊月里与酥油相似,营造了一种冬日的氛围。
  2. “长恨中州信不通”:表达了作者对中州消息不通的遗憾,反映了当时交通和通讯的不便。
  3. “忽得吴中所持寄”:突然收到来自吴中的寄送之物,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4. “急令分减报乡风”:急忙让人分发礼物,以回报家乡的风情,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蚁浮犹腊要酥同”中将油脂浮动的样子比作蚂蚁,形象生动。
  • 对仗:“长恨中州信不通”与“忽得吴中所持寄”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以及收到远方礼物后的喜悦和急切。

意象分析:

  • 蚁浮:形容油脂浮动的样子,像蚂蚁一样,营造了一种冬日的氛围。
  • 中州:泛指北方,代表了作者的家乡和远方。
  • 吴中:指今江苏南部一带,古吴国之地,代表了作者流寓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蚁浮”形容的是什么? A. 蚂蚁 B. 油脂浮动的样子
  2. 作者为何“长恨中州信不通”? A. 因为中州的消息不通 B. 因为中州的人不友好
  3. 作者收到来自吴中的寄送之物后做了什么? A. 急令分减报乡风 B. 直接食用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与王维的《相思》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家乡风情的回报,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