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情亲骨肉均,未可一一数。君家盖其人,进也边城戍。肃仪虽近家,白首犹管库。好歌归去来,莫赋感不遇。
白话文翻译:
亲情如同骨肉般亲密,但难以一一列举。你家大概就是那样的人,你被派往边城守卫。虽然你的仪容庄重,离家不远,但白发苍苍仍在管理仓库。喜欢吟唱归来的歌,不要写那些感慨不得志的诗。
注释:
- 情亲骨肉均:形容亲情深厚,如同骨肉。
- 未可一一数:无法一一列举。
- 君家盖其人:你家大概就是那样的人。
- 进也边城戍:被派往边城守卫。
- 肃仪虽近家:虽然你的仪容庄重,离家不远。
- 白首犹管库:白发苍苍仍在管理仓库。
- 好歌归去来:喜欢吟唱归来的歌。
- 莫赋感不遇:不要写那些感慨不得志的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边疆守卫者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了解到某位边城守卫者的境遇后,感慨其虽近家却仍需坚守岗位,表达了对这种牺牲精神的赞美和对归乡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深厚感情和对边疆守卫者的同情。诗中“情亲骨肉均”一句,直接点出了亲情的珍贵,而“未可一一数”则暗示了亲情的复杂和无法完全表达的特性。后文通过对边城守卫者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牺牲和坚守,以及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亲骨肉均”:开篇即表达了亲情的深厚,如同骨肉般不可分割。
- “未可一一数”:强调亲情的复杂和无法完全列举。
- “君家盖其人”:指代某位边城守卫者,暗示其家庭的特殊性。
- “进也边城戍”:描述了这位守卫者被派往边城守卫的情景。
- “肃仪虽近家”:虽然仪容庄重,但离家不远,暗示其内心的矛盾。
- “白首犹管库”:白发苍苍仍在管理仓库,展现了守卫者的坚守和牺牲。
- “好歌归去来”:表达了守卫者对归乡的渴望。
- “莫赋感不遇”:劝诫不要写那些感慨不得志的诗,暗示应积极面对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情亲骨肉均”用骨肉比喻亲情,形象生动。
- 对仗:“肃仪虽近家,白首犹管库”中“肃仪”与“白首”,“近家”与“管库”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亲情和对边疆守卫者的同情。通过描述守卫者的牺牲和坚守,以及对归乡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骨肉、边城、肃仪、白首、归去来。
- 详细解释:骨肉象征亲情,边城代表守卫者的岗位,肃仪和白首展现了守卫者的形象,归去来表达了守卫者对归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情亲骨肉均”一句表达了什么? A. 亲情的深厚 B. 骨肉的分离 C. 亲情的复杂 D. 骨肉的珍贵
- “君家盖其人”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家庭 B. 边城守卫者的家庭 C. 普通家庭 D. 贵族家庭
- “好歌归去来”表达了什么? A. 对归乡的渴望 B. 对边城的喜爱 C. 对守卫者的赞美 D. 对亲情的珍视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疆守卫者的艰辛和牺牲。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秋怀十首》:两者都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守卫者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