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
时间: 2025-01-09 18:3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郢城西楼吟
连山尽处水萦回,
山上戍门临水开。
朱栏直下一百丈,
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爱险闭层城,
今日爱闲江复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
草绿花红山鸟鸣。
白话文翻译:
在连绵的山峦尽头,水流蜿蜒回旋;
山上的哨门面朝水面而开。
红色的栏杆直下百丈,
阳光温暖,游动的鱼群相互追逐。
往昔人们喜爱险峻的高城,
而今我却偏爱这悠闲清澈的江河。
沙洲和枫树的岸边没有来访的客人,
草绿花红,山中鸟儿欢快鸣唱。
注释:
- 戍门:防守的城门,指城墙上的瞭望台或防御设施。
- 朱栏:红色的栏杆,象征着美丽的景致与高处的视野。
- 游鳞:游动的鱼,描绘了水中的生机。
- 昔人:指古代的人们,表达对历史的回忆。
- 沙洲:河流中的小岛,通常是水流缓慢的地方。
- 枫岸:枫树生长的河岸,象征秋天的颜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昔人爱险闭层城”,可以理解为对历史上人们偏好防御性强的城市的反思,反映出诗人对当下宁静生活的向往。该诗通过对比古今,流露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郎士元,唐代诗人,代表作品有《春日忆李白》等。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在游历时写下,表达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郢城西楼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描绘了郢城西楼的壮丽景致,水流、山峦、红栏、游鱼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引发人对岁月流逝、人生选择的思索。昔人与今人的对比,表现出对于喧嚣与静谧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以“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红山鸟鸣”收尾,宁静的环境与鸟鸣声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安宁的状态,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连山尽处水萦回”:描绘了山的尽头,水流环绕的美丽景象。
- “山上戍门临水开”:戍楼坐落于山上,面向水面,形成了独特的视角。
- “朱栏直下一百丈”:红色的栏杆高悬,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 “日暖游鳞自相向”:阳光照耀下,水中的鱼自由游动,生机勃勃。
- “昔人爱险闭层城”:对古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今日爱闲江复清”:表达了对当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 “沙洲枫岸无来客”:描绘出一种冷清而幽静的环境。
- “草绿花红山鸟鸣”: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欢快。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游鱼的“自相向”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感。
- 象征:红色栏杆和草绿花红象征着美好与生机。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流动与生命,代表着自然的本质。
- 山:象征着稳重与永恒,代表着人文的厚重。
- 鱼:象征着自由与生机,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沙洲与枫岸:象征着静谧与闲适,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昔人爱险闭层城”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古人生活方式的反思
C. 对战争的思考
D. 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草绿花红山鸟鸣”描述的意象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哀伤
B. 宁静与和谐
C. 热闹与繁忙
D. 寂寞与孤独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 孟浩然的《春晓》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