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万生下第还吴)》

时间: 2025-01-10 22:07:38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万生下第还吴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万生的关心与惋惜。虽然才华出众,但却屡遭不遇,难以施展抱负。春天即将结束,诗人站在灞陵,心中默默思念旧友,感到孤独。在为客人白头的岁月中,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简单的布衣,心中不免感到忧伤。即使莼羹(莼菜的羹汤)让人怀念,却也羞愧于自己没有给予更好的款待,急忙关上了柴扉。

注释:

字词注释:

  • 直道多不偶:直言道出,才子多是难得的机会。
  • 美才应息机:出色的才华本该适时展现。
  • 灞陵:指灞河旁的陵园,可能是诗人思念朋友的地方。
  • 云海:形容春日的云雾,代表诗人内心的孤寂。
  • 白首:指岁月渐老,白发苍苍。
  • 布衣:指朴素的衣服,象征贫困。
  • 莼羹:莼菜做的羹汤,代表家常的饮食。
  • 柴扉:用柴木制成的门,象征普通的家居生活。

典故解析:

  • 灞陵春欲暮:诗人引用自然景象寓意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莼羹:莼菜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美食,象征对友人的热情招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对友人的关怀与怀念。

创作背景:
在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许多有才华的士人因未能中第而感到失落。郎士元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朋友万生的同情与惋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关切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以“直道多不偶”开篇,明确指出了美才难得的事实,既是对万生的安慰,也是对命运的不满。接下来“灞陵春欲暮”一句,以春天的将尽来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站在灞陵,面临春天的结束,心中涌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这两句则通过朴素的生活景象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与境遇。他虽有才华,但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的艰辛和对朋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则将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莼羹虽是家常美食,却也暗示了对友人未能好好款待的惭愧之情。关上柴扉的动作,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自责,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直道多不偶:直言道出,才子多是难得的机会,表达对命运的感叹。
  2. 美才应息机:有才华的人理应得到机会,渴望机会的情感流露。
  3. 灞陵春欲暮:春天即将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4. 云海独言归:在云海之间,表达孤独与思念之情。
  5. 为客成白首:为他人付出,自己却渐渐衰老,体现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6. 入门嗟布衣:回到家中,看到简陋的衣服,感叹自己的境遇。
  7. 莼羹若可忆:莼菜羹虽美好,但带着回忆的苦涩。
  8. 惭出掩柴扉:出于羞愧而关上柴扉,体现出自责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结束比作人生的短暂,富有哲理。
  • 对仗:如“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云海独言,赋予自然以人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命运的无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灞陵:象征思念的地点,承载着诗人对友人的情感。
  • :象征希望与生命的美好,却在暮色中暗示短暂与无常。
  • 布衣:代表贫困与真实,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 莼羹:象征友谊的温暖与关怀,同时也暗含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美才应息机”是什么意思?
    A. 才华横溢
    B. 应该得到机会
    C. 生活艰辛
    答案:B

  2. “灞陵春欲暮”中“春”象征什么?
    A. 希望
    B. 生命的短暂
    C. 友谊
    答案:B

  3. 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自责
    C. 骄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透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郎士元的《赠万生下第还吴》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一个侧重于对友人的关怀,另一个则强调及时行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