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写恨》

时间: 2025-02-04 15:34:21

恩重玉簪金管。

愁尽玉鱼金椀。

莫道只今生,万岁难消春恨。

泪眼。

泪眼。

题颗零零珠串。

意思解释

如梦令 写恨

作者:王夫之 〔明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恩重玉簪金管。愁尽玉鱼金椀。莫道只今生,万岁难消春恨。泪眼。泪眼。题颗零零珠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深重的情感与愁苦。前两句提到“恩重玉簪金管”,意指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回忆;“愁尽玉鱼金椀”则表明愁苦已尽,却又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遗憾。接着,诗人感叹即使是今生也难以消除那份春天的怨恨,最后以“泪眼”收尾,描绘出痛苦的情感,显得非常动人。最后一句“题颗零零珠串”则暗示了心中思念和无尽的泪水。

注释:

  • 恩重:深厚的情义。
  • 玉簪金管:象征美好情感的物品,暗指爱情或友情。
  • 愁尽:愁苦结束,似乎是痛苦的释放。
  • 玉鱼金椀: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是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 春恨:春天带来的怨恨,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失落的情感。
  • 泪眼:泪水模糊的眼睛,象征悲伤与思念。
  • 零零珠串:比喻泪水如串珠般流淌,形象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社会政治的见解而著称。王夫之的诗词风格多变,常常蕴含深情厚意,充满哲理,尤其擅长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末清初之际,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常常与历史大潮相交织。诗人面对动荡的社会与内心的苦闷,通过词作表达了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写恨》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在情感的表述上,诗人采用了一系列对比手法,将美好的回忆与深深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前两句通过“恩重玉簪金管”和“愁尽玉鱼金椀”的对比,展现了情感的两难:一方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另一方面则是对失去的哀伤。接着,诗人以“莫道只今生,万岁难消春恨”表达出即使是现世的快乐也无法抹去心中的遗憾,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最后以“泪眼”和“题颗零零珠串”的意象,流露出对情感无尽的思念与流泪的痛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恩重玉簪金管: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
  2. 愁尽玉鱼金椀:虽说愁苦已尽,内心的伤痛却依然存在。
  3. 莫道只今生,万岁难消春恨:即使是今生的幸福也无法消除对过去的怨恨。
  4. 泪眼:眼中含泪,象征深深的痛苦与思念。
  5. 题颗零零珠串:泪水如珍珠般滴落,映射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簪金管”比喻美好的情感。
  • 对仗:前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情感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失去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友情的执着与无奈,反映出时代的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簪金管:美好的情感与回忆的象征。
  • 春恨:春天的美好与失落的情感。
  • 泪眼:悲伤与思念的体现。
  • 零零珠串:象征泪水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夫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恩重玉簪金管”中的“恩重”是指什么?

    • A. 轻薄的情感
    • B. 深厚的情义
    • C. 负担
    • D. 随意的友情
  3. 诗中提到的“春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 C. 明代
  2. B. 深厚的情义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夫之的《如梦令 写恨》更侧重于对失去的痛苦与遗憾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多了一份女性的柔情与隐忍。两者皆以梦境为主题,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文集》
  • 《明清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