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是为了向东坡传递信息。
人身处于幽深的玉堂之中。
别后又有谁来探望,
小桥被雪压得无法通行。
我想回去,回去。
只见江上春雨如同犁耕般洒落。
注释:
- 玉堂:指高雅的居所或官邸,这里形容环境幽深。
- 别后:分离之后,指与朋友或爱人分别后。
- 雪压小桥无路:描写雪的厚重使小桥无法通行,表达了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 江上一犁春雨:春雨如同犁耕一般洒落在江面上,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心境孤寂,思念友人,因而写下此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写的一首词,充满了思乡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词的开头以“为向东坡传语”引入,直接表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情感的寄托。接着,词人描绘了一个幽深的环境,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尤其是“雪压小桥无路”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雪的沉重和小桥的孤立,暗含了词人无处诉说的无奈与哀愁。
“归去。归去。”的重复更是强调了词人强烈的归属感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江上一犁春雨”则为全词增添了一丝生机,春雨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复苏,暗示着词人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向东坡传语:开篇直接表明寄情的对象,点明主题。
- 人在玉堂深处:描绘出一种深邃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独。
- 别后有谁来:流露出对他人的渴望与失落感。
- 雪压小桥无路:雪的压迫感与小桥的孤立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归去。归去。:强调归属感,表现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 江上一犁春雨:春雨的描绘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为整首词带来了一丝生动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犁”,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意。
- 拟人:雪压小桥,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使场景更具感染力。
- 对仗:通过对仗使得词句更为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豁达心态和对春天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象征高雅与孤独。
- 雪:代表着困境与压抑。
- 小桥:象征联系与通往他人的道路。
- 春雨: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如梦令》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喜悦
C. 思念 -
“归去。归去。”这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A. 描述环境
B. 强调归属感
C. 表达快乐 -
诗中“雪压小桥无路”意味着什么? A. 风景优美
B. 孤独与无助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采用了同样的曲调,但在情感表达上,苏轼更多地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李清照则倾向于表达对爱情的忧伤和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