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欲访桃源有渡。要上瑶台有路。
浑似小蜘蛛,却被柔丝牵住。
难去。难去,惆怅落花微雨。
白话文翻译
想要去桃源可有渡口,想要上瑶台可有通路。
就像小蜘蛛一样,却被柔软的丝线牵住。
难以离去,难以离去,惆怅中只剩下落花和细雨。
注释
-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境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 瑶台:指神话中的仙境或美好的地方,常用来象征高洁的理想。
- 小蜘蛛:比喻被束缚的人,体现出无奈与困境。
- 柔丝:指牵住小蜘蛛的细丝,也暗示着生活中的各种牵绊。
典故解析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美好的地方。而“瑶台”则源于古代神话中仙人的居所,象征着理想和梦想的追求。诗中借用这些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氏(平生室)是明代的诗人,擅长于抒情诗,作品多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其诗风清新婉约,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激烈碰撞之时。诗人借用“桃源”与“瑶台”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与阻碍。
诗歌鉴赏
《如梦令》通过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渴望摆脱现实束缚、向往理想生活的内心挣扎。开篇即提到“欲访桃源”和“要上瑶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境地,这种梦幻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浑似小蜘蛛,却被柔丝牵住”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小蜘蛛的自由与束缚,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写照,渴望逃离却又无能为力。最后一句“惆怅落花微雨”,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细雨与落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青春的无情,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词既有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访桃源有渡:想要去桃源,寻找通往理想生活的渡口。
- 要上瑶台有路:想要上瑶台,寻找通往仙境的道路。
- 浑似小蜘蛛:将自己比作小蜘蛛,暗示在生活中感到被束缚。
- 却被柔丝牵住:生活中的细微牵绊,让人难以挣脱。
- 难去。难去:反复强调离去的困难,情感愈发沉重。
- 惆怅落花微雨:落花与细雨,营造出一种愁苦而美丽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小蜘蛛”比喻被束缚的状态,形象生动。
- 反复:通过“难去”的反复,加深了情感的表现。
- 意象:落花与微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刻而细腻。诗人用清新的自然意象与内心的挣扎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追求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阻碍。
意象分析
- 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瑶台:象征高贵或理想的追求。
- 小蜘蛛:象征被束缚的状态,暗示内心的挣扎。
- 落花与微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现实生活
- C. 虚幻的梦境
-
“小蜘蛛”比喻什么?
- A. 自由
- B. 被束缚的状态
- C. 生活的乐趣
-
诗中反复出现的“难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
- B. 无奈与惆怅
- C. 快乐
答案
- A. 理想生活
- B. 被束缚的状态
- B. 无奈与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桃花源记》对比
- 主题: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如梦令》更强调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而《桃花源记》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 风格:前者情感细腻,后者则更为直白、理想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桃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