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杏桃李 其三 桃花》

时间: 2025-02-04 15:31:18

深深翠竹映婵娟,湘女梳妆立晓烟。

流水落花成怅望,舞裙歌袖是因缘。

也无人折休相妒,才有莺啼更可怜。

却忆东阑碧千叶,暖风香雨为谁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杏桃李 其三 桃花
作者: 杨基 〔明代〕

深深翠竹映婵娟,
湘女梳妆立晓烟。
流水落花成怅望,
舞裙歌袖是因缘。
也无人折休相妒,
才有莺啼更可怜。
却忆东阑碧千叶,
暖风香雨为谁妍。


白话文翻译:

深深的翠竹映衬着那婀娜的身姿,
湘女在晨雾中梳理着秀发。
流水与落花让我心中生出怅惘,
舞动的裙摆和歌声是情缘的表现。
也没人来妒忌你我之间的美好,
才有那莺鸟的啼鸣愈显可怜。
我却想起东边的碧叶千片,
暖风和香雨又为谁而盛妍呢?


注释:

  • 婵娟:形容女性的美好姿态,常用于形容月亮或女子的美。
  • 湘女:湘女指的是居住在湘江流域的女子,常用于象征美丽和温柔。
  • 怅望:怅然若失,感到失落和惆怅。
  • 因缘:指因缘际会,缘分的机会。
  • 莺啼:黄莺的鸣叫声,通常与春天的美景相关。
  • 东阑:指东边的栏杆,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借桃花之美,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表达对情感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桃花》一诗以优美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之美。开篇以“深深翠竹映婵娟”描绘出春日清晨的宁静与柔美,翠竹与女子的身影相映成趣。接着,诗人通过“流水落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瞬间的易逝。舞动的裙摆与歌声则暗示了相遇的缘分,表达出诗人对情感的珍视与眷恋。

在后半部分,诗人与自然对话,“无人折休相妒”一语透出一丝安慰,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理解。最后的“暖风香雨为谁妍”则引发了深思,诗人似乎在探讨美的存在意义,令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又引发了对生活与情感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深翠竹映婵娟:描绘了竹子与女子的交融,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2. 湘女梳妆立晓烟:湘女的美丽在晨雾中显得尤为动人,增添了诗的柔美气息。
  3. 流水落花成怅望:流水与落花的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4. 舞裙歌袖是因缘:舞动的裙摆与歌声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5. 也无人折休相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没有妒忌之情。
  6. 才有莺啼更可怜:莺鸟的鸣叫衬托出春天的可怜与脆弱。
  7. 却忆东阑碧千叶:回忆起美丽的春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眷恋。
  8. 暖风香雨为谁妍:思考美的意义,启发人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流水落花”和“舞裙歌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莺啼”赋予鸟儿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好的情感的珍视,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翠竹:象征着生命力与坚韧。
  2. 桃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寓意青春与爱情。
  3.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淡淡的忧伤。
  4. 莺啼:象征春天的到来,传达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湘女”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江南
    B. 湘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答案:B

  2. “无人折休相妒”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妒忌
    B. 和谐
    C. 失落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暖风香雨”象征着什么?
    A. 冬天
    B. 春天的美好
    C. 秋天的萧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具有相似的主题。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桃花》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以自然景物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注重整体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基传》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读》

这些书目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杨基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