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四咏 其二 白鹇》
时间: 2025-02-04 16:1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棠梨花开满山白,
白鹇飞来春一色。
黄鹂紫燕太匆忙,
不道花间有闲客。
却嫌香露污春衣,
立向湘江映夕晖。
鸥鹭相逢莫相妒,
一双还拂楚烟归。
白话文翻译:
棠梨花盛开,山间一片洁白,
白鹇飞来,春天的色彩如同一体。
黄鹂和紫燕匆匆而过,
却不知道花间还有悠闲的客人。
它们嫌弃香露弄脏了春天的衣裳,
却在湘江边映照着夕阳的光辉。
鸥和鹭相遇时不要相互嫉妒,
这对鸟儿依旧轻拂着楚地的烟霞归去。
注释:
- 棠梨:一种开白花的梨树,象征春天的到来。
- 白鹇:一种鸟类,羽毛洁白,象征高雅和春天的生机。
- 黄鹂:鸣声动听的鸟,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
- 紫燕:指燕子,象征春天的归来。
- 香露:指花瓣上的露水,寓意春天的清新。
- 湘江:指流经湖南的湘江,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 夕晖:指夕阳的余晖,象征温暖与宁静。
典故解析:
- 楚烟:诗中提到的“楚烟”常指的是楚地的朦胧烟雾,寓意着湘江一带的自然景观,体现出南方的独特韵味。
- 闲客:这里引申为诗人自身,隐喻着他在春天的闲适状态,与匆忙的鸟儿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典雅,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时,诗人游历湘中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湘中四咏 其二 白鹇》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开头的“棠梨花开满山白”,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洁白的花朵象征着纯洁与希望。接下来,白鹇的出现,则是对春天的进一步渲染,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气息。
“黄鹂紫燕太匆忙”,透露出一种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与这些匆匆而过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花间有闲客”,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中悠闲时光的珍视,表现出一种对忙碌生活的抗拒和对自然闲适的向往。
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却嫌香露污春衣”,不仅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完美的苛求;而“鸥鹭相逢莫相妒”,则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还寓意深刻,给人以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棠梨花开满山白:描绘春天的景象,花开如雪,象征生机。
- 白鹇飞来春一色:白鹇的到来使得春天的色彩更加鲜艳。
- 黄鹂紫燕太匆忙:黄鹂与紫燕的急促飞过,表现春天的忙碌。
- 不道花间有闲客:黄鹂紫燕未曾注意到悠闲的诗人。
- 却嫌香露污春衣:自然的美与诗人对完美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 立向湘江映夕晖:自然的美景与夕阳的映衬,增添诗的意境。
- 鸥鹭相逢莫相妒:提倡和谐的生态关系与人际关系。
- 一双还拂楚烟归:归去的意象,带有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拟人:鸟儿的匆忙被赋予人性,强调生活节奏的对比。
- 对仗:如“黄鹂紫燕”与“鸥鹭相逢”,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讽刺了现代生活的匆忙与浮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棠梨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美好。
- 白鹇:象征高贵、自由与春天的生机。
- 黄鹂与紫燕:代表春天的使者与生命的急促感。
- 湘江与夕晖:构成了诗的背景,彰显了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鹇》中的“闲客”指的是哪一类人物? A. 忙碌的商人
B. 诗人
C. 游客 -
诗中“香露污春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无奈
B. 对完美的追求
C. 对生活的热爱 -
“鸥鹭相逢莫相妒”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竞争
B.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C. 追求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在其中夹杂着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杨基的《白鹇》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两者在主题上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基及其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