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
时间: 2025-01-11 02:27:18意思解释
送程给事知越州
作者: 沈括 〔宋代〕
原文展示
鸾台倦直出黄扉,
鱼浦双旌入翠微。
阁老清规三省旧,
使君高兴五湖归。
却从江海瞻青琐,
聊过丘园戏锦衣。
一拂京尘浩南望,
蓬莱阁静簿书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写道:在黄扉(即门口)前的鸾台上,已然疲倦地直立,而在鱼浦,双旗迎风飘扬,进入了青翠的山微之中。阁老的清规已延续了许久,然而使君却高兴地准备踏上归途,而这一路他将从江海望去,遥看青琐(即青色的建筑)。我也聊胜于无地走进丘园,穿着华美的衣服游玩。轻轻一拂,这京城的尘埃便被我抛在身后,向南方远眺,蓬莱阁上静谧的书卷却显得稀少了。
注释
- 鸾台: 古代的高台,象征着高位与荣耀。
- 黄扉: 指的是大门,常用以表示出入之地。
- 鱼浦: 是水边的地方,双旌指的是两面旗帜,象征出行。
- 阁老: 指的是有地位的老者,通常是指官员。
- 清规: 明文规定或条规,指的是当时的官场规矩。
- 青琐: 指青色的门窗,象征美好的景象。
- 蓬莱阁: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蕃山,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其在科学、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成就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带有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括在送别友人程给事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别离的惆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清规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却不失清新。开头的“鸾台倦直出黄扉”,描绘了一个高台的孤独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疲惫。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形象的意象,展现了友人出行的场景,尤其是“鱼浦双旌入翠微”,生动地传达了送别时的壮丽景象。随后,诗中提到的“阁老清规三省旧”反映了对官场陈规的无奈与反思,而“使君高兴五湖归”则传达了对友人归来的祝福和向往。最后几句通过“京尘浩南望”和“蓬莱阁静簿书稀”,表现了诗人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形成了与世俗纷扰的强烈对比,令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鸾台倦直出黄扉: 描述高台的孤独与疲倦,象征着官场的沉重。
- 鱼浦双旌入翠微: 从水边出发,带着希望与壮丽的前景。
- 阁老清规三省旧: 指出旧有的规矩与束缚。
- 使君高兴五湖归: 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欢喜。
- 却从江海瞻青琐: 目光投向远方,期待美好的未来。
- 聊过丘园戏锦衣: 表达了在游玩中寻求乐趣的心情。
- 一拂京尘浩南望: 轻轻一拂,即可摆脱尘世的纷扰。
- 蓬莱阁静簿书稀: 向往宁静的理想境界。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 比如“鱼浦双旌”,通过双旗象征友人的离去与希望。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同时透过对官场规矩的反思,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鸾台: 象征高位与孤独。
- 鱼浦: 代表着出行与希望。
- 阁老: 代表着陈旧的权力与规矩。
- 蓬莱阁: 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宁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阁老”是什么角色?
- A. 学者
- B. 官员
- C. 商人
- 答案: B
-
“一拂京尘浩南望”中“京尘”指的是什么?
- A. 乡村的宁静
- B. 京城的喧嚣
- C. 海边的风景
- 答案: B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送别
- B. 归乡
- C. 旅行
- 答案: A
-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未来的希望。沈括的诗则更加关注于对官场的深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沈括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如此安排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送程给事知越州》这首诗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