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后二日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18:20

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

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

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雪后二日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
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
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

白话文翻译

我评说世间的病痛,最惨痛的莫过于失明。
亲友无法见面,子孙只认得声音。
虽然根基还在,精神却难以存活,
幸好有鬳斋老友,来信慰问我的失明。

注释

  • :失去视力的人,失明。
  • 觌面:面对面相见。
  • 子孙惟认声:子孙只通过声音来辨认。
  • 根存神不死:根基依然存在,但精神难以复活。
  • 食既魄难生:虽然有食物,但精神、灵魂难以滋生。
  • 鬳斋老:指作者的朋友,特指关心他的老者,可能是指一位书法家或学者。

典故解析

“鬳斋老”可能指代某位特定的朋友或文学家,象征着友情和关爱。在古代,失明常常被视为一种极大的不幸,而诗中的叙述能够引起人们对失明者的同情与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士元,号白云山人,生于1149年,卒于1210年。他是一位重要的词人,在词、诗、散文等方面均有成就,风格清新而深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以个人失明的经历作为背景,表达了对失明的痛苦和对友情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失明的深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便将失明与世间痛苦相提并论,显示出失明对生活的巨大影响。诗中提到亲友无法见面,子孙只认得声音,这不仅揭示了失明者的孤独,也反映了社会对失明者的冷漠。尽管如此,诗人仍然保持着一丝希望,认为根基依然存在,精神尚未消逝,显示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最后一行提到的“鬳斋老”则是对友谊的赞美,表明在艰难时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给予支持和安慰。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我认为世间的病痛中,最可怕的就是失明。
    • “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亲人朋友无法面对面相见,孩子们只能通过声音来认出我。
    •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尽管我的根基还在,精神也未死去,但食物带来的生机却难以恢复。
    • “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幸好有鬳斋的老朋友,他的来信让我感到宽慰。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特别是对失明的无奈与孤独的渲染。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失明的痛苦与友谊的珍贵,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感激之情。

意象分析

  • “盲”:象征着失去光明的痛苦,暗指人生的困境。
  • “亲友”: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支持。
  • “鬳斋老”:象征着友谊的光芒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盲”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视力
    • B. 失去听觉
    • C. 失去知觉
  2. “亲友不觌面”意指什么?

    • A. 亲友见面
    • B. 亲友无法见面
    • C. 亲友常常见面
  3. “鬳斋老”代表了什么?

    • A. 亲人
    • B. 朋友的关心
    • C. 陌生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在诗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情感,而刘克庄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