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上幽人赋考槃,
石泉今得放纶竿。
裘披半似桐江隐,
璜在疑从渭水看。
向晚高台含照远,
经秋飞瀑入池寒。
烟波岂必投荒饵,
六犗连鳌亦不难。
白话文翻译:
在山涧里,一位隐士正在写诗吟唱,
石泉流淌,今天终于能放下钓竿。
披着裘衣,仿佛像桐江的隐者,
璜玉在怀,似乎在遥望渭水的景色。
夕阳西下,高台上远眺,光线洒向远方,
秋天的飞瀑流入池水,带来阵阵寒意。
烟波之中,何必投下荒芜的饵料,
即便是六犗与鳌的相连也并不困难。
注释:
- 幽人:指隐士,过着隐居生活的人。
- 考槃:古人用来比喻吟唱或作诗。
- 裘:指皮衣,古时常用以御寒。
- 桐江:指桐江,古代著名的隐士聚居地。
- 璜:美玉,象征高洁。
- 渭水:指渭河,古代著名的河流。
- 高台:高处的平台,通常用于观览风景。
- 飞瀑:指山间的瀑布。
- 烟波:湖面上水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景象。
- 六犗: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强大与神秘。
- 鳌:指神话中的大龟,象征着稳重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富有情趣著称,多描绘山水风光,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天湖》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隐士的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天湖》是一首富有抒情性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涧、石泉、夕阳等自然景色,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中,隐士的存在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开篇以“涧上幽人赋考槃”引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紧接着描绘了石泉流淌、钓竿放下的画面,仿佛隐士从繁杂的世俗中抽离出来,回归自然。诗人在描绘自然时,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夕阳的余晖与秋天的寒意,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结尾的“烟波岂必投荒饵,六犗连鳌亦不难”则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自信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诗人在此处将隐士的理想与自然的伟大结合,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涧上幽人赋考槃:在山涧里,隐士正在吟唱诗歌。
- 石泉今得放纶竿:石泉流淌,今天终于能放下钓竿,享受宁静的时光。
- 裘披半似桐江隐:披着裘衣,仿佛像桐江的隐士。
- 璜在疑从渭水看:怀中佩戴着璜玉,似乎在远望渭水的景色。
- 向晚高台含照远:傍晚时分,高台上远眺,阳光洒向远方。
- 经秋飞瀑入池寒:秋天的飞瀑流入池水,带来阵阵寒意。
- 烟波岂必投荒饵:在烟波荡漾的水面上,何必投下无用的饵料。
- 六犗连鳌亦不难:即便是六犗与鳌的相连也并不困难,暗示自然的神奇与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比作桐江的隐者,表现其高洁的品格。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如“向晚高台含照远,经秋飞瀑入池寒”。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一种哲理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涧:象征着宁静、幽深的生活空间。
- 隐人:代表追求隐逸生活的人,体现了对世俗的逃避。
- 石泉: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飞瀑: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烟波: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生活在山涧的隐士
C. 生活在城市的人 -
“石泉今得放纶竿”中的“放纶竿”指的是什么? A. 读书
B. 钓鱼
C. 旅行 -
诗中的“烟波”象征着: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迷茫
C. 亲情的温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了归隐田园的理想,与《天湖》相似,但更注重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简单。
参考资料:
- 李白、王维、陶渊明等人的诗集
- 《明代诗词选》
-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