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守岁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4:29: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馀寒接夕雨声频,却喜星回霁色新。
不向盘铃看傀儡,且将诗句赛童侲。
律穷尚恋半宵腊,历换先开十日春。
得岁不须怜失岁,白头曾作少年人。
白话文翻译:
余寒还在,傍晚的雨声频频传来,但我却高兴地看到星星出现,天空清澈明亮。
不去看那盘铃上的傀儡,倒不如用我的诗句来和孩子们嬉戏。
即使律令已尽,我仍恋恋不舍这半夜的腊月,
而日历上已经换成了初开的春天。
新的一年到来,不必怜惜失去的老年,
毕竟我曾经也是个年轻人。
注释:
- 馀寒:剩余的寒冷,指冬季的寒冷天气。
- 夕雨:傍晚时的雨,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
- 星回霁色新:星星重新出现,天空变得清新明亮。
- 盘铃:一种民间娱乐的玩具,象征着儿时的玩乐。
- 童侲:指小孩子,强调天真无邪的快乐。
- 律穷:指年末的尽头,时间的临近结束。
- 腊:腊月,即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 得岁:指新年到来,迎接新的一年。
- 白头:指年老,带有感慨的意味。
典故解析:
- 腊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常常与祭祀和庆祝新年相关联。
- 白头: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白头”象征老年和人生的结束,强调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萱,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著称。张萱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富有哲理性和思考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戊午年岁末,正值辞旧迎新之际。诗人用诗歌表达对新年的期待与对过去时光的反思,反映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戊午守岁 其一》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张萱通过描绘冬季的余寒和新年的来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诗中“余寒接夕雨声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冬季傍晚的景象,透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寒冷和孤独。然而,紧接着“却喜星回霁色新”则展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尽管外界环境冷酷,但内心却因新年的到来而感到欢喜。
整首诗在语音和节奏上都保持了流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特别是“得岁不须怜失岁,白头曾作少年人”两句,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强调了年纪增长并不意味着失去青春的乐趣。这种哲理性的思考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馀寒接夕雨声频:描绘了冬末时节的寒冷和雨声,营造了一个阴冷的氛围。
- 却喜星回霁色新:转折中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星星的出现象征着新的开始。
- 不向盘铃看傀儡:强调抛弃世俗的玩乐,追求更具有内涵的快乐。
- 且将诗句赛童侲:用诗句与孩子们嬉戏,表现出对生活的享受。
- 律穷尚恋半宵腊:感叹时间的流逝,依然怀念过去的腊月氛围。
- 历换先开十日春:新年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带来希望和生机。
- 得岁不须怜失岁:告诫人们新年的到来无需为过去的失去而感伤。
- 白头曾作少年人:反思人生的不同阶段,强调心态的年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星回霁色新”比喻新年的希望与生机。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的排列,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时间的流逝并不影响内心的年轻与快乐,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星:象征希望、新生和未来的美好。
- 傀儡:象征虚幻的娱乐,反映出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 春:象征着生命的再次复苏与希望的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夕雨”在什么季节最常见?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人对新年的态度是:
- A. 悲伤
- B. 忧虑
- C. 乐观
- D. 无所谓
-
诗中的“白头”隐喻什么意思?
- A. 老年
- B. 年轻
- C. 快乐
- D. 忧愁
答案:
- D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间和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春晓》:与《戊午守岁》一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更多关注于自然景色的变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美学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