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志仁宪副之山东》
时间: 2025-01-22 03:4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志仁宪副之山东
李东阳
歇马长安坐晓凉,
忆君曾接旧鹓行。
北来宫殿千门月,
东去关山满路霜。
柳氏家传唐训法,
班生世有汉文章。
竹林花径经年别,
应向春宵梦玉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休息时的清晨凉意,回忆起与朋友杨志仁相聚的往事。北方的月光照耀着宏伟的宫殿,而向东去的路上,关山满是霜冻的景象。诗中提到柳氏家族传承的唐代法度和班固的汉代文章,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最后,作者感慨与志仁在竹林花径的别离,希望在春夜的梦中重聚于玉堂之中。
注释:
- 歇马: 停下马来,指在长安这座城市休息。
- 晓凉: 清晨的凉意。
- 鹓行: 指旧时的友谊,鹓是美丽的鸟,常用来比喻良友。
- 千门月: 指北方宫殿的千扇门窗在月光下的景象。
- 关山满路霜: 描绘东行路途的寒冷与艰难。
- 柳氏家传唐训法: 柳氏家族所传承的唐朝律法。
- 班生: 指班固,汉代著名文学家。
- 竹林花径: 竹林中的花径,象征着美好的往昔。
- 梦玉堂: 梦想重聚于美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96-1554),字仲明,号东阳,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东阳为送别友人杨志仁赴山东之际,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与祝福,蕴含着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诗歌鉴赏:
李东阳的《送杨志仁宪副之山东》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开篇以“歇马长安坐晓凉”引入,既描绘了长安清晨的凉意,又为后文的思念奠定了基调。诗中回忆与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通过“忆君曾接旧鹓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怀念。
接下来的诗句以宏伟的宫殿和严寒的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北方壮丽景色的赞美,又隐含了朋友赴任的艰辛与不易。后半部分提及柳氏与班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学习,显示出诗人的博学与情怀。最后,竹林花径的意象与“春宵梦玉堂”的愿景,仿佛在诉说着即使身处不同的地方,真挚的友情依然会在梦中重聚。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词句,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李东阳作为明代诗人的深厚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歇马长安坐晓凉: 在长安停下马来,享受清晨的凉爽。
- 忆君曾接旧鹓行: 回忆起与君相聚的往事,像鹓鸟般的友谊。
- 北来宫殿千门月: 形容北方宫殿在月光下的壮观景象。
- 东去关山满路霜: 向东出发,路途上关山满是霜冻。
- 柳氏家传唐训法: 柳氏家族传承的唐代法度,体现文化的延续。
- 班生世有汉文章: 班固的汉代文章,表现对文学的推崇。
- 竹林花径经年别: 在竹林中的花径相别已久。
- 应向春宵梦玉堂: 希望在春夜的梦中重聚于美好的地方。
修辞手法:
- 比喻: “鹓行”比喻美好的友谊。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谊的珍惜,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祝福与期待,体现了李东阳对传统与文化的尊重,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 象征旅途与离别。
- 月: 象征思念与宁静。
- 霜: 代表寒冷与艰辛。
- 竹林花径: 象征美好回忆与友情。
- 玉堂: 象征美好的未来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氏家传”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法度?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汉代
-
“春宵梦玉堂”中“玉堂”象征什么?
- A. 朋友的家
- B. 美好的未来
- C. 竹林
- D. 长安
答案:
- A. 唐代
- B. 美好的未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别董大》 by 高适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更加豪放,而李东阳的《送杨志仁宪副之山东》则显得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李东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