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有感》
时间: 2025-01-26 05:2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分灯烬漏声迟,
掩卷茫然不自支。
三月莺花春去后,
半窗风雨客愁时。
相如未遂题桥志,
季子犹持刺股锥。
辛苦人生成底事,
姓名留得世间知。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灯火渐渐暗淡,漏水的声音也显得缓慢,我合上书卷,心中茫然,不知所措。春天的三月,黄莺和花朵都已凋谢,窗外半边被风雨打湿,正是我愁苦的时刻。司马相如未能实现他在桥上的志向,屈原的季子仍然执着于刺股和锥子的苦学。人生的辛苦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有名字留在世间,才算有所成就。
注释:
- 灯烬:灯火熄灭的残余。
- 漏声:水滴声,指滴漏的声音。
- 掩卷:合上书卷,表示停止阅读。
- 莺花:指春天的鸟(黄莺)和花卉。
- 客愁:外来者的忧愁,指作者的孤独感。
- 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人。
- 季子:指屈原的学生,意指勤奋学习。
- 刺股锥:比喻刻苦学习,出自《史记》。
- 姓名留得世间知:意指留下名字,名垂青史。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才华和悲剧性的爱情故事闻名于世。他的志向未能实现,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其忠诚与才华著称。他的故事常常与坚持理想和刻苦学习联系在一起。
- 刺股与锥: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讲述了古代学者为了学习而刺股以警醒自己,体现了勤奋与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綝,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众多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悟。
创作背景:
《夜坐有感》是诗人在夜深时思考人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苦短、理想未尽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自身境遇的沉思。
诗歌鉴赏:
《夜坐有感》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未遂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夜晚,灯光微弱,时间缓慢流逝,诗人因合上书卷而感到迷茫,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接下来提到春天的花鸟已逝,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的消失,窗外的风雨更是增添了愁苦的氛围。
通过引用司马相如和屈原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尽管有志之士如相如未能实现理想,而屈原的学生仍在努力学习,体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最后,诗人思考人生的意义,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名字留存于世间,才算有所成就。这种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在愁苦中带有一丝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分灯烬漏声迟:夜深了,灯火逐渐熄灭,漏水声显得缓慢,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掩卷茫然不自支:诗人合上书卷,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表现内心的挣扎。
- 三月莺花春去后:春天的三月已经过去,莺鸟和花朵的凋谢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 半窗风雨客愁时:窗外的风雨加重了诗人的愁苦,暗示着外部环境对内心感受的影响。
- 相如未遂题桥志:提到司马相如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季子犹持刺股锥:屈原的学生仍在坚持学习,体现了勤奋与努力的重要性。
- 辛苦人生成底事:对人生的辛苦进行反思,发出疑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 姓名留得世间知: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名字留存,才算在世间有过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灯烬”与“漏声”、“莺花”与“风雨”,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将“灯烬”比作时间的流逝,将“风雨”比作人生的艰难。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的典故和人物,强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理想未遂的感慨,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意义,最终强调了留名于世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莺花:代表青春与美好,暗示其迅速消逝。
- 风雨:象征人生的磨难与愁苦。
- 刺股锥:代表刻苦学习与追求理想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谁?
- A. 屈原
- B. 司马相如
- C. 李白
-
“掩卷茫然不自支”中“掩卷”指的是什么?
- A. 开书
- B. 合上书
- C. 书写
-
诗中提到的“季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屈原的学生
- C. 司马相如
答案:
- B. 司马相如
- B. 合上书
- B. 屈原的学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静夜思》: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现思乡之情,和《夜坐有感》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