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立春后即事)》
时间: 2025-01-11 02:3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日桃符管送迎。
灯球爆竹斗先赢。
鹿门乱走团栾久,
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
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
须是元宵与踏青。
白话文翻译:
往年桃符由管弦乐迎送,
灯笼和爆竹争先恐后。
鹿门的孩子们嬉戏徘徊,
刚走到城门便听到鼓声。
梅花在雪中摇曳,柳树在阳光下偷看。
这时节依旧寒冷如冰。
想要知道春天的色彩让人陶醉,
还得等到元宵节和踏青的时节。
注释:
- 桃符:古代春节时贴在门上的符,寓意驱邪迎福。
- 灯球:指元宵节时挂的灯笼。
- 鹿门:指鹿门山,是道教圣地,意指孩子们在这里玩耍。
- 团栾:团聚、嬉戏的意思。
-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春天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约1070-1135年),字孟郊,号辰翁,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意境幽雅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立春后的日子,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元宵节的喜爱,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节日的欢乐。
诗歌鉴赏:
《鹧鸪天(立春后即事)》以立春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盼望与节日的欢庆。诗的开头描述了春节的传统习俗,桃符、灯球和爆竹交织出一幅热闹的春节图景,表现了人们的欢愉与期待。接着,诗人转向对春天的思考,梅花在雪中摇曳,柳树在阳光下探出头来,显示出春天的气息已悄然来临。然而,残年的寒冷仍然给人以凛冽的感觉,形成春与冬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以“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一语总结,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元宵节的期待,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节日的快乐,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日桃符管送迎:指过去的春节习俗,桃符由乐队迎送,渲染了佳节的喜庆氛围。
- 灯球爆竹斗先赢: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灯笼和鞭炮相互竞争,营造出欢快的场景。
- 鹿门乱走团栾久:鹿门充满笑声,孩子们在这里嬉戏,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才到城门有鼓声:孩子们刚到城门就听见鼓声,显示出节日的氛围。
- 梅弄雪,柳窥晴:梅花和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 残年犹自冷如冰:即便春天来临,寒冷的感觉依旧存在,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强调了春天的美好,需要通过元宵和踏青来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梅弄雪,柳窥晴”,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 拟人:梅花和柳树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节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美好的期待,展现了人们希望摆脱寒冷、迎接温暖的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符: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 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春节
B. 元宵节
C. 清明节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春天的到来?
A. 桃符
B. 梅花与柳树
C. 雪 -
诗中提到的“鹿门”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处游玩地
C. 一座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丽。
- 《元宵》:描述元宵节的欢乐场景。
诗词对比:
- 对比《鹧鸪天(立春后即事)》与《春晓》,两首诗均描绘春天,但《春晓》更注重晨景的静谧与生动,而《鹧鸪天》则强调节日的热闹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