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宅送宁谏议》
时间: 2025-02-04 15:45: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宋公爰创宅,庾氏更诛茅。
间出人三秀,平临楚四郊。
汉臣来绛节,荆牧动金铙。
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
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
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白话文翻译:
宋公在此处兴建宅邸,庾氏家族已将茅草之屋重新修整。
在这之间,涌现出三位杰出的人才,平视楚地的四周。
汉朝的官员来此佩戴绛色的节,荆州的牧人敲响金铙。
酒杯满溢,宜城的美酒,笙声轻柔,曲调如沃地的葫芦。
露水中的荷花在秋季渐渐变化,晚风在柳梢上轻声鸣叫。
一场雨散落在阳台上,随风飘移的正是越鸟的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宋公:指的是当时的地方官或贵族。
- 荷:荷花,象征着清雅、美好。
- 阳台:指高处平台,有时用于赏景或休憩。
典故解析:
- “汉臣来绛节”:指古代汉朝的官员,佩戴着象征官位的绛色节,表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 “荆牧动金铙”:荆州的牧人敲响金铙,指的是地方的节庆或盛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公宅邸落成之际,表达了对新居的祝福和对人才聚集的欣赏。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兴宅邸的兴建,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的人才与自然的和谐美。一开始,诗人用“宋公爰创宅”引入主题,展示了宅邸的建设者的身份,接着描绘了宅邸周围的环境和人才的汇聚。诗中提到的“平临楚四郊”,表明了地理环境的优越,暗示着人才的辐射效应。
诗人在描写美酒佳肴时,使用了“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的表现手法,结合了音乐与美食的元素,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热闹气氛。此外,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秋天的气息与大自然的变化,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画面。
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才济济的欣喜,通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宋公爰创宅:指宋公在此地兴建宅邸,展现其身份。
- 庾氏更诛茅:庾氏家族又在此地修整茅屋,意味着历史的延续。
- 间出人三秀:人才辈出,三位杰出的人才在此地崭露头角。
- 平临楚四郊:指这些人才的影响力覆盖周边的地区。
- 汉臣来绛节:汉朝的官员前来,象征着权威与尊崇。
- 荆牧动金铙:地方的节庆活动,生动热闹的场面。
- 尊溢宜城酒:美酒满溢,象征着丰盈的生活。
- 笙裁曲沃匏:音乐悠扬,烘托出欢快的气氛。
- 露荷秋变节:自然景象的变换,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 风柳夕鸣梢:傍晚微风拂过柳树,带来自然的声音。
- 一散阳台雨:雨水洒落,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 方随越鸟巢:越鸟的巢随风而动,表达人生的流动与不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尊溢宜城酒”比喻酒的丰盈。
- 拟人:如“风柳夕鸣梢”,将风与柳树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新宅的建设、人才的出现与自然的变化,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宅邸:象征着安定与归属。
- 人才:代表着希望与未来。
- 酒:象征着富饶与欢庆。
- 荷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柳树:象征着柔韧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宋公宅送宁谏议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宋之问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汉臣来绛节”指的是什么? A. 地方官员
B. 汉朝的官员
C. 文人雅士
D. 农民 -
“尊溢宜城酒”中的“尊”指什么? A. 酒杯
B. 酒瓶
C. 酒坛
D. 酒壶
答案:
- C. 宋之问
- B. 汉朝的官员
- A. 酒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宋之问的《宋公宅送宁谏议》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但宋之问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诗人所处的情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