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三乘归净域,万骑饯通庄。
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
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
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
白话文翻译:
三乘法门归于清净的境地,万马齐发送行至通庄。
临近日落之时,离亭愈加接近,漫漫长路离别在即。
在荆南轻扶法杖与钵盂,渭北边界设有渡津和桥梁。
何时才能得真果,重返帝乡与众相聚?
注释:
- 三乘:指佛教的三种主要教义,分别为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 净域:指清净的境地,佛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
- 万骑:形容送行的人马众多。
- 通庄:指通往庄园或城市的地方。
- 杖钵:沙门的法器,表示出家人的身份。
- 津梁:指渡口和桥梁,象征着路径的开始和结束。
- 真果:指达到真理的果实,佛教中的解脱境界。
- 帝乡:佛教中理想的境地或西方极乐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字子文,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因其诗作多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沙门玄奘返回荆州之际,表达对其归来的祝福和对佛教理想境地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对宗教及其传播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悠远的意象和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送别沙门的情景,夹杂着对佛教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以“三乘归净域”引入,表达了对佛教理念的认同,接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人马众多,气氛庄重。诗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也十分细腻,“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一句,表现出夕阳西下时的惆怅,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给人一种漫长旅途的无奈。随后提到“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则通过对地点的叙述,增强了离别的现实感与距离感。最后以“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收尾,表达了对再相聚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映射了人们在纷繁世事中对精神归宿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乘归净域:表明沙门的归来与佛教思想的传播。
- 万骑饯通庄:描绘送别的盛况,表现出社会对沙门的尊重。
- 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感叹离别的时间和路途的漫长。
- 荆南旋杖钵:暗示出家人随身携带的法器,表现出其身份。
- 渭北限津梁:描述地理位置,构建诗的现实背景。
- 何日纂真果,还来入帝乡: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形成对称美。
- 比喻:如“真果”暗喻修行的成果与理想。
- 象征:路途、亭子等意象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与向往,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三乘:象征佛教的深邃智慧。
- 万骑:象征送别的情谊与庄重。
- 杖钵:象征沙门的身份与信仰。
- 帝乡: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乘”指的是什么?
- A. 佛教的三种法门
- B. 三种交通工具
- C. 三种食物
- “何日纡真果”中的“真果”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果实
- B. 达到的解脱境界
- C. 一种水果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夜泊牛津》赵师秀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形式与音韵上有异,但核心主题相似,均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