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

时间: 2025-04-28 00:00:36

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

御路回中岳,天营接下都。
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
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
贝花明汉果,芝草入尧厨。
济济衣冠会,喧喧夷夏俱。
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
愿陪丹凤辇,率舞白云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中岳(即嵩山)附近的盛大场景,御道蜿蜒通往天子所在的都城。百灵鸟没有后继,万国的使者争先恐后地来到。文武官员严肃地维护着清净的队伍,隐士们在阅读着珍贵的符文。贝花盛开,象征着汉朝的丰收,芝草入了尧帝的厨房,象征着食物的丰盈。众多衣冠楚楚的人们齐聚一堂,夷人和夏族的人们都在喧闹。祭祀的宗庙仰望着神灵的旨意,雕刻的木碑指向远方的川路。抚慰自己的贫穷并不是病,时来运转并不愚蠢。愿意陪伴在丹凤的车辇旁,领舞于白云的大道上。

注释:

  • 御路:指皇帝的道路。
  • 中岳:指嵩山,中国的五岳之一。
  • 清跸:清净的队伍,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
  • 幽仙:隐士,指那些追求清静的人。
  • 贝花:盛开的花,象征着丰收。
  • 芝草:珍贵的草,象征着美好食物。
  • 宗禋:祭祀祖宗的仪式。
  • 刊木:刻木头,指纪念碑或标志。
  • 丹凤辇:传说中凤凰所驾之车,象征皇权。
  • 白云衢:白云环绕的道路,象征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生于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工整的对仗和清新的意象而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登封之际,可能是为了庆祝某一盛事,表达对皇权的尊崇及对盛世的向往。唐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饶与和谐。

诗歌鉴赏: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可谓是一首气势恢宏的颂歌,诗中描绘的场景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开篇即以“御路回中岳”点明了皇帝的威仪与路线,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魄。接下来的“百灵无后至,万国竞前驱”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各国使者争先恐后的盛况,表现出对国家繁荣的自豪感。

诗中还多次提到自然与神灵,诸如“幽仙读宝符”、“宗禋仰神理”,这是对文化底蕴的追寻与对自然的敬畏,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此外,诗中的“抚己贫非病,时来本不愚”一句,似乎在表达一种人生哲学,即不论身处何境,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财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盛世的繁荣景象,更通过精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御路回中岳:皇帝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向中岳。
  2. 天营接下都:天子的营地与下都相连,象征皇权的中心。
  3. 百灵无后至:百灵鸟没有后继,隐喻国家的继承与延续。
  4. 万国竞前驱:各国使者争相前来,表现出国力的强盛。
  5. 文卫严清跸:文武官员严肃地维护清净的队伍,显示国家的威严。
  6. 幽仙读宝符:隐士们在阅读珍贵的符文,表现出对文化的重视。
  7. 贝花明汉果:贝花盛开,象征着汉朝的丰收与繁荣。
  8. 芝草入尧厨:芝草入了尧帝的厨房,象征着丰盈的美食。
  9. 济济衣冠会:众多衣冠楚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表现出社会的和谐。
  10. 喧喧夷夏俱:夷人和夏族的人们都在喧闹,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11. 宗禋仰神理:祭祀祖宗的仪式,仰望神灵的旨意,表达对传统的尊重。
  12. 刊木望川途:刻木头指向远方的川路,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13. 抚己贫非病:抚慰自己的贫穷并不是病,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14. 时来本不愚:时来运转,时机到来并不愚蠢,体现出对命运的理解。
  15. 愿陪丹凤辇:愿意陪伴在凤凰的车辇旁,表达对权势的向往。
  16. 率舞白云衢:领舞于白云的道路,象征着追求高洁的理想。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对仗(如“文卫严清跸,幽仙读宝符”),比喻(如“贝花明汉果”),以及夸张(如“万国竞前驱”),展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语言魅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盛大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文化传承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御路:象征皇权与统治。
  2. 中岳:象征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3. 百灵:象征国家的延续与繁荣。
  4. 文卫:象征文治与武备的统一。
  5. 幽仙:象征隐士与高洁的追求。
  6. 贝花:象征丰收与富饶。
  7. 芝草:象征美食与人间的幸福。
  8. 宗禋:象征文化传承与祭祀的庄重。
  9. 丹凤辇: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10. 白云衢: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岳”指的是哪个山?

    • A. 泰山
    • B. 嵩山
    • C. 华山
    • D. 恒山
  2. “抚己贫非病”的意思是什么?

    • A. 贫穷是疾病
    • B. 贫穷并不是病
    • C. 贫穷是可耻的
    • D. 贫穷应该被忽视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

    • A. 农田
    • B. 皇宫
    • C. 盛大的庆典
    • D. 战场

答案

  1. B. 嵩山
  2. B. 贫穷并不是病
  3. C. 盛大的庆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登高》
  • 《春望》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扈从登封告成颂》都反映了盛世与个人情感,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宋之问则展现了对繁华盛世的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之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