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4-28 03:1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镜为缘贮好春。亦缘春恨见眉颦。
年光何似西流水,风月皆为陌上尘。
思俊侣,感前因。落红如海乱愁新。
渔郎归后无相识,赢得仙源梦里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被镜子所映照,然而因春天的离去而产生的怨恨使得眉头紧锁。时间如同西流的河水般逝去,风月的美好都成了路边的尘埃。思念着心上人,感慨于过去的因缘。落花如海,愁绪纷扰。渔郎归来后却再无相识,最终只在梦中寻得仙境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镜:明亮的镜子,象征清晰和真实。
- 缘:因缘,原因。
- 眉颦:眉头皱起,形容忧愁。
- 西流水:西流的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陌上尘:路边的尘土,暗指风月的消逝。
- 俊侣:美好的伴侣。
- 落红:落下的花瓣,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渔郎:指捕鱼的人,象征归来的人。
- 仙源:理想境界,梦中的美好。
典故解析:
- 落红有“落花流水”的意象,寓意美好的事物已逝,常用以表达惆怅。
- 西流水指代时光荏苒,古人常用水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平伯(1899-1985),字亦农,号秋水,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融合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风格典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内心的感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贯穿其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去带来的忧伤。开篇以“明镜”为引,暗示了对春天的珍视与怀念。紧接着,通过“眉颦”表达了因春恨而来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惋惜。诗中“年光何似西流水”形象地比喻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令人感到一种无力感。
“风月皆为陌上尘”一句,使用了对比手法,将曾经的美好与现实的苍凉进行对照,进一步增强了愁绪的深度。诗人对“俊侣”的思念和对“前因”的感慨,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最后,诗人用“渔郎归后无相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失落,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束于对梦中仙境的向往,为全诗增添了一抹超脱的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镜为缘贮好春:用镜子比喻春天的美好通过物质的方式被保存。
- 亦缘春恨见眉颦:春天带来的怨恨让眉头紧锁,表明内心的矛盾。
- 年光何似西流水:时间如同西流的水,迅速而无情,令人感叹。
- 风月皆为陌上尘:美好的事物化为尘埃,暗示美好已逝。
- 思俊侣,感前因:思念着美好的伴侣,感慨于过往的缘分。
- 落红如海乱愁新:落花如海,愁绪纷扰而新生。
- 渔郎归后无相识:归来的渔郎再无熟识,意味着孤独。
- 赢得仙源梦里身:只有在梦中才能获得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时间比作西流水,增强时间流逝的感受。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音韵美。
- 拟人:将风月拟人化,赋予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怀念与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失落,反映了人们在变迁中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清晰与真实,反映现实。
- 春:象征美好与希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落红:象征逝去的美好与愁苦。
- 渔郎:象征对归属与相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镜为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现实的残酷
B. 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B -
诗中“年光何似西流水”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答案:B -
诗人对“俊侣”的思念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幸福
C. 怀旧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但《鹧鸪天》更多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愁苦,而《如梦令》则更偏向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俞平伯相关文集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