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五马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归偶作》
时间: 2025-04-29 01:25: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鸟乌声乐报新晴,起觅邻翁作队行。
爱日葵心倾烂漫,寻春蝶梦去纵横。
人归高屋山逾碧,船到平滩月已生。
客里不谙风景好,欲将此夕并登瀛。
白话文翻译:
鸟儿在新晴的天空中欢叫,起身去寻找邻居翁作的队伍。
我爱那阳光下的葵花,心情愉悦得如同绚烂的花朵,
追寻春天的蝴蝶梦,纵情游玩。
人们回到高处的屋子,山色愈显青翠,船只归到平坦的滩涂,月亮已升起。
在客居他乡的人并不懂得这里的美景,想要把今夜的美好一起去登上瀛洲。
注释:
字词注释:
- 鸟乌:指鸟类,特指乌鸦等。
- 邻翁:邻居的老者,表示亲切的称呼。
- 爱日葵:喜爱向阳的葵花。
- 倾烂漫:倾心于美好的事物。
- 高屋:高处的屋子。
- 平滩:平坦的滩涂。
- 登瀛:指登上神仙居住的地方(瀛洲)。
典故解析:
“登瀛”常常用来指理想中的归隐之地或追求的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陪同朋友游西山时,借游玩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西山泛舟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索。起首几句通过鸟鸣声传达出新晴的愉悦气氛,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鸟乌声乐报新晴”写出春天的喜悦,接下来的“起觅邻翁作队行”则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充满了生活的温情。
“爱日葵心倾烂漫”这一句则通过对葵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寻春蝶梦去纵横”表达了追寻春天的心情,渴望在自然中自由徜徉,享受生活的乐趣。
最后几句,诗人回到高处的屋子,看到月亮升起,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美好。通过“客里不谙风景好”,表达了在外地的游子对美景的向往与珍惜,想要与友人一起把这美好夜晚留住,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鸟乌声乐报新晴”:鸟儿欢快的叫声为新晴的天气增添了喜庆之感。
- “起觅邻翁作队行”:起身去寻找邻居翁作的队伍,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亲密。
- “爱日葵心倾烂漫”:对阳光下葵花的喜爱,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 “寻春蝶梦去纵横”:追寻春天的蝴蝶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
- “人归高屋山逾碧”:人们回到高处的房子,山色愈显青翠,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 “船到平滩月已生”:船只归到平坦的滩涂,月亮已升起,营造出宁静的夜色。
- “客里不谙风景好”:在外地的人并不懂得这里的美景,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欲将此夕并登瀛”:想要把今夜的美好一起去登上瀛洲,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葵心倾烂漫”比喻诗人心情的愉悦。
- 拟人:鸟儿的叫声被赋予了“乐”的特性,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 对仗:如“人归高屋山逾碧,船到平滩月已生”,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传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着自由与生机。
- 葵花:象征着阳光、希望与美好。
- 高屋: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平滩:象征着宁静和安逸的生活环境。
- 月亮: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与对理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邻翁”指的是谁?
a) 朋友
b) 邻居的老者
c) 诗人自己 -
“爱日葵心倾烂漫”中的“日”指代什么?
a) 晴天
b) 太阳
c) 春天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邻居的老者
- b) 太阳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现人生哲理。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突出个人的豪情与奔放。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李弥逊的欢快氛围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诗集》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